有感于現(xiàn)實生活中因為一些小事兒產(chǎn)生的言語肢體沖突,其實大多數(shù)狀況都是“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造成的誤會。言語的作用往往因為聽者的性格境遇不同而與真實想法千差萬別。而這其中很有可能導致與說話者本意南轅北轍的結(jié)果。顯然光用這句俗語來形容本片顯然太過單薄,但是卻又是本片故事的核心。
影片的主人公陳志輝為何會走上復仇殺戮之路,直接原因是路途上遭遇的兩個陌生人的對其的言語激發(fā)了他的復仇欲望,激發(fā)了人性中的惡。在茶樓遭遇的中年人給陳志輝講的那兩個腦筋急轉(zhuǎn)彎,以及最后留下的那句“沒有酒何必長壽”在陳志輝看來都是直接了當?shù)陌凳緫嵟辉撘驓q月淡忘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個性是在中年人與其妻子大吵大鬧的情形,和二十年前自己被心上人拋棄的托辭何其相似。但是誰卻明白這只是一場精心設計的騙局中的前場花絮而已,連中年人自己都沒想過自己完全是出于演戲需要的臺詞卻點燃了陳志輝的仇恨之火。而更可悲的是而后結(jié)識的青年男子周棟自作聰明的想透過自己的妄加定論救贖陳志輝已經(jīng)迷失的靈魂,沒想到卻適得其反,他只但是是繼續(xù)火上澆油而已,讓陳志輝的仇恨之火燃燒的更加猛烈。所以,本該看破紅塵,一心向善的陳志輝,卻因為這兩個陌生人看似無心的言語,最終走上了復仇的不歸路。
陳志輝是可悲的,卻又是無奈的。他本就應過著普通人的生活的,以前的恩怨早已在歲月的洗禮中慢慢淡去,而正所謂人言可畏”,看似熱心的陌生人的無心之言讓這個本來老實本分的木匠再次拿起來殺戮的鐵錘……信任是陳志輝做人的準則,而也正是這種單純的信任讓他太在意別人的言語。()一向記得影片中的幾個片段。一是陳志輝給周棟講的那兩個腦筋急轉(zhuǎn)彎,這是以前陌生中年男子告訴他的,他照搬講給了周棟聽,在陳志輝看來,這已經(jīng)是他能表達出來的最幽默的段子了。另一個片段是陳志輝拿壽宴吃剩的魚回去喂那只黑貓,這無疑是陳志輝人性中善良可愛的一面,而這卻并沒有熄滅仇恨的火焰,陳志輝就是這樣一個“古板”“單純”的人,他單純的性格讓他遭受牢獄之災,也是他單純的性格讓他篤信他人的話,而他的杯具某種程度上來說這個社會的杯具,但卻又仿佛宿命一般,無法擺脫,讓人唏噓不已。
影片在敘事上完全摒棄了傳統(tǒng)的順時針軸,采用三段式倒敘的手法還原事件的起因經(jīng)過。讓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事件背后隱藏的真相而不是事件本身,這和非行導演第二部作品“全民目擊”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是比起后者更復雜的線索與人物,本片的線索和人物關系要簡單的多。有觀眾評價本片“蛇頭虎尾”的確不無道理,第一段故事中陰森詭異的配樂,人煙稀少的古宅,外加帥哥美女探奇般的旅行,還真有著老套廉價恐怖片的味道。這樣的橋段很容易讓觀眾昏昏欲睡提不起興趣。但是還好,后兩段故事把影片拉回了水準之上,也讓整個故事的主題得以升華。個性是作為全片核心的第二段敘事中,時而歡快,時而急促,時而悠揚,時而詭異的配樂讓本是陰暗沉重的影片主題有了一種別樣豐富的感覺,個性是張靜初的表演,一改往日清純玉女的形象,韻味十足風情萬種的少婦形象被演繹的恰到好處。任達華的表演就更不用說,一個游走在善惡間的“老實人”,一個渴望隨著歲月流逝淡忘過去的孤獨人,一個被背叛被拋棄的悲哀人,陳志輝這樣一個有著復雜內(nèi)情緒感的主角被任達華詮釋的淋漓盡致,很難想象如此“洋”的一個演員將如此“土”的一個主角表現(xiàn)的入木三分。
全片的情節(jié)設置可謂良苦用心,也體現(xiàn)了導演對敘事手法大膽的嘗試,這是十分值得肯定的。但是故事情節(jié)本身卻并不值得推敲。比如為何陳志輝在殺完人后并未選取離開而是一向住在那里,之前他并不明白一群年輕人會來借宿。而在他第一次殺死黃家人后警察已經(jīng)到過現(xiàn)場,而卻沒有封鎖現(xiàn)場和鎖定犯罪嫌疑人?這都有悖于常理,只能說,這是邏輯妥協(xié)于劇情需要。
作為非行導演第一部作品,本片無論情節(jié)設置,敘事手法以及最為重要的精神內(nèi)核都可謂上乘之作,個性是在國產(chǎn)電影組團忽悠觀眾的年代,這樣一部犯罪懸疑電影更具有現(xiàn)實好處,雖然很多不足,但是期望之光卻熠熠生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