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觀后感 >

水知道答案觀后感800字 水知道答案觀后感

《水明白答案》又一次揭示了精神與物質之間具有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不一樣于唯物論的“物質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也不一樣于唯心論的“精神第一性、物質第二性。我們看到,精神與物質之間的聯(lián)系是一性的。作者的波動論是他用自我的方法認識世界的方法,他發(fā)現了一個事實,就是精神是具有波動性的。既然精神具有波動性,說明精神是有物質載體存在的,從而進一步證明了精神與物質是一性的。其實,早已有科學家發(fā)現了人在思維的時候能夠發(fā)出象大腦一樣的物質,一般人發(fā)出的這種大腦形態(tài)的物質時間不長就散掉了。不管時間長也好、短也好,精神和物質是一性的是真實的事實存在,任何人都不能抹殺的。

這個世界多姿多彩,具有無窮的魅力,這是世界對于我們物質一面的展現,它對于我們精神一面的展現又在哪里呢?我們都明白了,精神與物質是一性的,世界對于我們物質一面的展現,其實就是對我們展現了精神的一面。我們好象并沒有接收到世界對于我們精神一面的展現啊,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就在于我們自我!讓我們想一想,人——看看自我吧,老是在想、嘴也在講:多掙點錢,生活得更好;孩子要好好念書,長大了要有粗細;某某對我不好,這口氣我咽不下;自我搞點什么名堂,出出名……很多人把追求到達什么目的作為自我生活的目標和樂趣,沒有追求就沒有樂趣,甚至還把“執(zhí)著”當作人的優(yōu)秀品質,這樣的人,確實很難接收到世界對他精神一面的展現,這是因為他自我追求的想法所構成的物質早已經把他自我包圍住了,想法越不好,這個物質的范圍越大越厚,那么這個人就走向毀滅!

有這樣的生活態(tài)度:一切隨遇而安、隨其自然;是我的,我就拿著,不是我的,我也不稀罕,也不追求;在個人利益受到損失的時候,還能一笑了之。一般都會說這樣精神境界已經很高了。那么按照“精神和物質是一性的”道理來衡量,他在物質上會真的有損失嗎?在我個人體驗來看,沒有真正的損失,反而一切都和和美美!

這不是阿Q精神,而是真正貼合自然規(guī)律的做人態(tài)度,明明白白的做人,這樣的態(tài)度不是我看這本書學來的,我在那里不是在宣揚這本書有多么多么好,我是說這本書的資料反映了“精神和物質是一性的”道理。

古人或老人有句話“積德”、“損德”,這背后的內涵恐怕很少有人去琢磨了,也很難相信了。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