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語文課時,老師給我們講了《伊索寓言》,《伊索寓言》有三個小寓言故事。
第一個小故事的名字叫《狐貍和葡萄》。它主要講的是:狐貍想吃葡萄架上的葡萄,可它費了好大勁都無法夠到葡萄。所以,狐貍就說:“這些葡萄肯地是酸的,不好吃!”說完,轉(zhuǎn)身就走了。
《狐貍和葡萄》告訴我們:有些人無能為力,做不成事,卻偏偏說時機還沒有成熟。狐貍根本沒嘗到葡萄的味道,就說是酸的,這分明就是在為自己找借口。
第二個小故事是我們大家非常熟悉的《牧童和狼》。它主要寫的是:有一個牧童在村邊放羊,他好幾次都大叫:“狼來了! 狼來了!”欺騙村民們。當(dāng)狼真的來吃羊時,牧童再次大叫,沒有人來幫助他,沒有人相信他了。
《牧童和狼》說明:一貫說謊的人即使說了真話,也沒有人會相信。善良、誠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村民們的善良和純樸,被牧童的謊言所欺騙。
第三個故事叫《蟬和狐貍》。它主要描寫的是:狐貍想吃樹上鳴叫的蟬,便假裝贊美蟬的聲音美妙,但聰明的蟬看穿了狐貍的詭計,沒有上當(dāng)。
《蟬和狐貍》教給我們:一個聰明的人,總能從別人的災(zāi)難中吸取教訓(xùn)。我們要做一個聰明的人,不要像《狐貍和烏鴉》中的烏鴉那樣不經(jīng)夸?!?br />
寓言,就是帶有諷刺或勸誡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