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家長、老師或是朋友都會經(jīng)常問:你的夢想是什么?在回答這個問題的時候,你有沒有認真地想一想自己適合做什么?在成長的歲月中,你是否仍然可以堅持最初的那個的夢想,即使在碰到阻礙時。
漫畫家蔡志忠15歲那年,剛上初中二年級,就帶著投漫畫稿賺來的250元稿費,到臺北畫漫畫,闖天涯。他很快就面臨學歷的問題,在他打算到以外制電視節(jié)目而聞名的光啟社求職時,看到求才廣告上“大學相關科系畢業(yè)”一項條件,立即就傻眼了。不過他仍舊相信自己的實力,沒有理會這項學歷限制而加入了應征的行列。結果他擊敗了另外29名應征的大學畢業(yè)生,進入了光啟社。
以后他在漫畫界的表現(xiàn)如異軍突起,尤其“莊子說”、“老子說”系列書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向國外輸出后,他也一度成為全臺灣納稅額最高的一位作家,他頗以此為榮。
而在連初中都沒念完的情況下,是什么使他能有勇氣踏入這個文憑至上的社會呢?他說:“做人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有人適合做總統(tǒng),有人適合掃地。如果適合掃地的人以做總統(tǒng)為人生目標,那只會一生痛苦不堪,受盡挫折。而我,不偏不倚,就是適合做一個漫畫家。我從小就知道自己能畫,所以才15歲就開始專門地畫,盡早地畫,不停地畫,終究畫出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這也讓人聯(lián)想到巴西的世界足球王“黑珍珠”貝利,他曾經(jīng)說:“我是天生踢球的,就像貝多芬是天生的音樂家一樣。”
我們身邊也會有這樣執(zhí)著的人。有一位小學老師,從大學畢業(yè)后就想要教書,但因為不是師范院校的畢業(yè)生,當時沒有找到教書的機會,她便到日本留學,攻讀教育碩士學位。剛回國時,一時還找不到教職,她就到一家公司擔任日文秘書,很得老板的信任,待遇也相當好。但是她仍不放棄想要教書的念頭。后來,她參加了教師資格考試,考取后立刻辭去了秘書工作。
教書的薪水不如她擔任秘書的薪水多,周圍的朋友很不理解,以她的學歷絕對可以去教高中,為什么要去教小學呢?她很堅定地說:我就是因為喜歡小孩子才選擇這個工作呀!有一回,一個熟人碰到她,問她近來如何。她長得胖胖的,是個很可愛的女孩子,她興奮地答道:“今天剛上過體育課。我也跟小朋友一起爬竹竿,我?guī)缀跖啦簧先?,全班的小朋友在底下?lsquo;老師加油!老師加油!’我終于爬上去了,這是我自己當學生的時候都做不到的事呢!”
這是一個多么快樂、跟學生打成一片的好老師啊!而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她因為薪水或是其他因素而違背自己的愿望,選擇做個秘書,或者到年齡層比較高的學校教書,就不會那么快樂了。
你知道嗎:
蔡志忠,臺灣彰化人,從15歲起便開始成為職業(yè)漫畫家。他用簡潔生動的線條描繪了一部部頗具影響的漫畫書,在臺灣、香港、新加坡、日本、馬來西亞等地廣受歡迎。他的作品《莊子》、《老子》、《禪說》、《史記》、《西游記》、《聊齋系列》等開啟了中國古籍經(jīng)典漫畫的先河,并以其對諸子百家、古典名著、唐詩宋詞、佛經(jīng)禪語的獨到心得,行云流水般的畫筆,將經(jīng)典白話化與漫畫化,并加以現(xiàn)代詮釋,讓現(xiàn)代人在完全沒有負擔的情境下,吸收智慧,輕松學習經(jīng)典。
哲言哲語:
能夠真切地認識自己并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多么幸運?。e以為只有那些天才才知道自己的能力,我們周圍有許許多多平凡的人,他們也能不為世俗所動,安安靜靜地做他們自己喜歡的事,活得自由自在,活得快快樂樂,這不也是一種成功嗎?在現(xiàn)代社會里,處處充滿著誘惑,能沿著自己的生活軌道毫不偏離地前進的人已經(jīng)不多了,做自己想做的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才是真正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