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大海上航行,遭遇風浪時,人們有三種不同的表現(xiàn):悲觀者抱怨風,認為船可能會沉沒;樂觀者說風向會改變,堅持一下,就能轉危為安;現(xiàn)實者一言不發(fā),只是默默地調整了風帆。很多時候,我們要同時扮演這三種角色,像悲觀者那樣做最壞的打算,像樂觀者那樣相信未來,像現(xiàn)實者那樣采取有效的行動。那么,怎樣才能同時演好三種角色呢?很簡單,一事當前,沉住氣,讓智慧告訴你該怎么做。
噪音與清靜
在一所中學附近,住著一個喜歡清靜的老人。每天放學后,總有幾個調皮的學生到他屋后空地上玩耍,一邊打鬧一邊把垃圾筒踢得哐哐響。老人很生氣,簡直受不了那惱人的噪音。怎么辦呢?他終于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他找到那幾個調皮的學生,心平氣和地說:“你們玩得很開心啊。看到你們這么快樂,我真高興,因為我年輕的時候也常常這么玩。你們能不能幫我一個忙?如果你們每天過來踢這些垃圾筒,我給你們每人一塊錢。”幾個學生很高興,歡叫著把那些垃圾筒踢得山響。幾天后,老人忽然愁眉苦臉地對他們說:“很抱歉,我最近手頭緊張,只能給你們每人五毛錢了。”噪音制造者們雖然不太樂意,但還是接受了,每天到老人的屋后踢那些垃圾筒。又過了幾天,老人再次充滿歉意地對他們說:“物價漲了,我的生活費在減少,從現(xiàn)在起,我只能給你們每人一毛錢了。你們看怎么樣?”一個學生大叫道:“什么?一毛錢就想讓我們浪費時間,到這里來踢這些破垃圾筒嗎?我們不干了。”另外幾個學生也附和道:“對,我們不干了。”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從此,老人過上了清靜而快樂的日子。
試想,如果老人發(fā)怒,強行制止,結果會是什么樣呢?他們會不理不睬,甚至變本加厲。如果好聲好氣地跟他們談呢?他們又會把你的話當作耳旁風。威虎山不能強攻,但又不能不攻,最好的辦法是智取。生活中的許多事也是一樣,為了避免兩敗俱傷,為了把事情辦得漂亮些,把你的智慧派上用場吧。
文字與數(shù)字
有一個才貌俱佳的女青年,不幸嫁給了一個酒鬼。她好言相勸,可丈夫不但不聽,還對她使用暴力。她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出門前,她給丈夫留了一封信。有趣的是,這封信全部用阿拉伯數(shù)字寫成:“8179,7954。76229,8406,9405。7918934,1.91817。”丈夫讀了一遍又一遍,怎么也搞不懂這是什么意思,就去請教一位數(shù)學老師。數(shù)學老師苦笑一下,隨口將信翻譯出來:“不要吃酒,吃酒誤事。吃了二兩酒,不是動怒,就是動武。吃酒要被酒殺死,一點酒也不要吃。”丈夫聽后羞愧難當,終于明白了妻子的良苦用心,從此下決心戒酒。
以數(shù)字代替文字,巧借諧音勸丈夫戒酒,真是別出心裁。當你要說服一個人時,僅有好心是不夠的,還要有巧妙的方式。有時候,方式甚至是至關重要的。假如對方已經對一種方式麻木了,厭煩了,你就應該考慮換一種方式。一種新穎別致的方式,會突如其來地刺痛對方,讓對方在好奇與欣賞中接受你的意見。
一個字與一條命
有個秀才給慈禧太后題扇,寫的是唐朝詩人王之渙的詩:“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由于疏忽,他寫漏了一個“間”字。慈禧太后看了大怒,認為秀才欺她學識淺薄,命人將其推出斬首。秀才急中生智,趕忙解釋道:“太后息怒。這是我為了讓太后開心,借用王之渙詩意填寫的一首詞。”說完,他當場斷句標點:“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慈禧聽后,轉怒為喜,不但沒有殺他,還賜酒壓驚。
好一個機智過人的秀才,一個腦筋急轉彎,撿了一條命。情急之中,驚慌失措只能把事情辦糟,還是鎮(zhèn)定些吧,從容不迫中讓腦筋急轉幾圈,或許能轉出救命的招數(shù)。當然,前提是你必須有學識的積累。有了一定積累,才能在關鍵時刻產生智慧。如果你的腦袋里空空如也,那只能等著災難降臨了。“藝高膽大,氣壯心明”,我們可以從這八個字中得到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