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是個手藝人,編了一輩子竹器。
父親編竹器的時候,總是低著頭,很投入,也很愜意,似乎是在進行天馬行空的思索。
父親熟練地把竹子劈開,劈成竹條,再劈成竹篾,然后他拿起竹篾,一根根編起來,用不了多久,一個竹籃或者別的竹制品就在他手里做成了。
父親做竹籃底子時,劈的竹篾幾乎一樣長,因為他只用最初的一根竹篾作為參照標(biāo)準(zhǔn)。他不會以此類推地劈成一根竹篾就以這根竹篾做標(biāo)準(zhǔn),再比照這根竹篾劈下一根竹篾。他說很多篾匠都會那么做,可以省不少時間,但他不會這么做,因為這么做可能會使每根竹篾的長度都會有些許差別,這一點點差別累積下來,會使最后一根竹篾比最初的那根竹篾或長或短一大截。父親說,標(biāo)準(zhǔn)就是標(biāo)準(zhǔn),標(biāo)準(zhǔn)是不能動搖的底線。有時,生活中的一些事也會如此,比如一句話在流傳的過程中往往不符合最初的“標(biāo)準(zhǔn)”,失了真,走了味兒。
父親編竹籃時,為了結(jié)實,總用一根一根竹篾依次編,而有的篾匠為了好看,用幾根竹篾同時編。父親說,我編的竹籃是為了用的,結(jié)實是最終目的,生活中有很多東西華而不實。
父親編竹器時,說用黃篾就用黃篾,說用青篾就用青篾,從不把它們摻雜在一起。而有的篾匠因青篾結(jié)實,編的竹器可以賣個好價錢,就把黃篾染了色當(dāng)青篾用。父親說,一是一,二是二,做人要講誠信,咱就要本色出售,貨真價實。
我從小到大看父親編竹器,由好奇到佩服。最后,我不得不承認,父親編的是竹器,也編出了對我影響至深的人生哲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