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大二學生,學校每年會組織志愿者到火車站接新生,他是其中之一。他拽著巨大的行李箱,歪歪斜斜地被人流擠出了出站口,然后東張西望著,目光最后從他舉著的牌子上緩緩落到他的臉上,笑了。她繞過發(fā)那些熱情洋溢的手,拖著行李徑直到了他面前:“你好,我天正愁找不到學校呢。”
他有點緊張:“沒事,一會你跟我們上校車。”
之后兩年里,這是他們唯一的對話。
他知道自己喜歡她,因為每當看到有男孩子在校園里追著她說話,他就會緊張得要命。畢業(yè)前夕,他終于鼓起勇氣給她寫了信,約她去看電影。約會的日子到了,忐忑不安的他在電影院門口等來了她。看完電影,他們漫無目的地走在街上,他一邊努力地找話,一邊想該給她買點什么禮物才好,路過一家專賣讓時,他拐進去,說:“進來看看吧。”
他們同時相中了模特身上一款很漂亮的裙子,他慫恿她試一下,心想,如果她穿著好看,就買下來作為禮物送給她。等她換衣服的空里,他翻了一下標價牌,心里咯噔一下子,那款裙子的價格,遠遠不是他兜里那幾張人民幣能買得下來的。
她從試衣間出來,把裙子塞給服務生說:“太瘦了,我穿不下。”他如釋重負,但也有點失落,她堅持上肯試一條大碼的,難道是在婉轉地拒絕他?這么想著,他很難受,決定繼續(xù)做家教,攢齊錢,就去把那條裙子買來,送給她。
省吃儉用半個月后,他終于可以去買那條裙子了,卻沒了,服務生還認識他,笑著問:“你女朋友沒穿給你看?”
他一蒙,也沒心情去想,但是,他還是交了定金,讓服務生再進一條同款的裙子,不是為了送給她,而是為了紀念那段沉默了兩年,沒來得及開始就消逝的愛情。
后來,他畢業(yè)了,工作了,結婚了,在一次會議上意外地遇見了她,他感慨地說起了當年對她的好感和那條裙子的故事,她安靜地聽著,流了淚。
原來那條裙子穿在她身上,實在是太漂亮了,若是他看了,肯定會買給她的,而她早就聽說過他家境不好,就不忍心讓他為自己花錢。第二天,她就跑去買了那條裙子,一直在等啊等啊,等他再一次約她時,穿給他看,可是,他沒有。
她流著淚說,如果我早知道你是這么想的,無論如何,我也要讓你給我買那條裙子。
他也黯然神傷,說如果早知道是這樣,說什么我也不會放手。
可是,曾經(jīng)滄海后,所有的如果,都是一個悲傷的假命題,那個并沒有發(fā)生的如果,永遠不會跳出來改變今天的失落。所以,如果愛,請說出來,別留下說如果的機會,因為,一說如果,心就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