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幾天以來,心情一直很煩亂,原因是已經(jīng)上小學五年級的兒子。他的生活和學習習慣都很不好,雖然這其中有自己教育不當?shù)脑?,但也能感覺到周圍仿佛有一張無形的網(wǎng)在束縛著、牽引著我,使我亦隨波逐流??粗鴥鹤用刻斐涑庠诟鞣N課外班的學習之中,“填鴨”式教育讓他的童年生活變得忙亂,毫無童趣而言。每當夜深人靜無法入睡的時侯,腦海中便浮現(xiàn)出自己童年生活的畫面來,雖然那是一個沒有高科技的年代,但當我回想起時仍覺得我的童年是天真快樂、無憂無慮的,直到現(xiàn)在我也沒有因我童年的頑皮和不愛學習而感到自責,可能因為我是一個平凡的人吧。于是我拿起筆來,將我童年的往事中難忘的瞬間記錄下來,希望能給生活在今天的小朋友帶來一份快樂,一份遐想。
捉老鼠
說起老鼠,小朋友們大概都不陌生,但要說道親自捉老鼠,估計卻很少有小朋友親身經(jīng)歷過吧?所以那種緊張、刺激的場面也就無法想象了。而在我們生活的那個年代,老鼠習慣被叫成“耗子”,抓耗子是我們一年中不可缺少的活動,當時全國為了消滅“鼠疫”傳染病,學校每年都要組織一兩次捉“大眼賊”活動。老師將同學們分為五人一組,通常是三男兩女,并放假三天,任務是上學時每個小組要上交一個“大眼賊”尾巴,并獎勵人民幣一元。第二天一早,我們小組便在村口井邊集合完畢,男生負責抬著裝滿著井水的水桶,女生負責拿鐵鍬,便雄赳赳、氣昂昂地向廣闊的田野進發(fā)了。其實當時那種叫“大眼賊”的老鼠的數(shù)量已經(jīng)不多了,它打的洞和其它老鼠也是有區(qū)別的。它打洞特點是洞口呈橢圓型,是傾斜著打入地下的。并且洞口周圍非常光滑、干凈。因為“大眼賊”長著一只象“掃帚”一樣的長尾巴,在晴日里它會一邊曬太陽一邊打掃它的“庭院”。并不時地立起身體進行了望,一有風吹草動便迅速鉆進洞里。說實在的,還真有幾分“可愛”。我們幾個在田野里找了很久都沒找到“大眼賊”洞,于是大家失去了耐心決定不管是不是“打眼賊”洞只要是老鼠洞就用水先灌一個再說,終于我們在一個小山坡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老鼠洞,通常老鼠洞都是一個入口,一個出口,為了防止老鼠從另一個洞口逃走,我們用鐵鍬將一個洞口堵住,這時一個人負責灌水,其余的人則拿著木棍、鐵鍬圍在洞口的周圍,只聽“咕咚咚、咕咚咚”不一會半桶水就灌進了老鼠洞里,這時大家都屏住呼吸,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洞口,精神都高度緊張起來。這時突然從洞口中探出一個大老鼠的頭,已經(jīng)被水澆的濕漉漉的,大概是發(fā)現(xiàn)了我們,所以又急忙縮回洞里,負責灌水的同學又向洞里灌了許多水,這回老鼠可能在洞里實在挺不住了,從洞里鉆了出來,渾身被水澆的像“落湯雞/”似的。大概是老鼠被水灌迷糊了,竟搖搖晃晃地向一個女同學跑去,嚇得那個女同學“啊”的一聲尖叫跳了起來,手里的“武器”也扔了,我和另一個同學急忙沖過去用木棍、鐵鍬對大老鼠一頓“暴打”,當我們氣喘吁吁地停下來時,發(fā)現(xiàn)老鼠已“七竅流血”一命嗚呼了。我們用鐵鍬將老鼠尾巴剁下來,用紙包好,等上學時便來個“濫竽充數(shù)”了。我們又對被老鼠嚇得抹眼淚的女同學進行了一番安慰,最后大家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秋風送爽,是一個收獲的季節(jié),同時也是老鼠開始儲存糧食準備越冬的時候。所以挖秋鼠也是一種非常好玩的活動,一只貪婪的大老鼠能將20~30斤的糧食儲存在它的“糧倉”里,挖過老鼠洞的人都知道,其實老鼠洞內(nèi)部結(jié)構是很復雜的,有“臥室”“糧倉”“衛(wèi)生間”等。聽大人們說,要根據(jù)老鼠洞的粗細、鼠洞旁土堆的大小以及鼠洞周圍莊稼被糟蹋的情況來判斷鼠洞里儲存糧食的多少,鼠洞粗說明老鼠大,每次搬運的糧食就多。鼠洞旁的土堆是老鼠打洞時從洞里掏出來的土,土堆越大說明洞打的深,打的長,裝的糧食就多。鼠洞周圍的莊稼被遭蹋得嚴重說明老鼠已經(jīng)開始“動手”儲糧了一段時間了。一個星期天的上午,我和弟弟拿著口袋,鐵鍬,手套等工具出發(fā)了,我們在廣闊的田野上邊走邊玩,一會偷拔一個紅蘿卜,一會尋找“黑甜甜”吃。最后在一片黃豆地里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大老鼠洞,洞是垂直打入底下的,洞的直徑有6~7厘米,用樹枝探了一下洞的深度有60多厘米,在離鼠洞2米多遠處有一個大土堆,鼠洞周圍的黃豆已經(jīng)被糟蹋了一大片,說干就干,我讓弟弟找到老鼠洞的出口并用土封死,以防止老鼠逃跑。我用鞋帶將褲腿扎緊,這樣做是為了防止老鼠鉆進褲管里,記得有一次一個大老鼠就鉆進了一個小伙伴的褲腿里,嚇得他以后再也不敢挖老鼠了,真是“一經(jīng)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呀。挖鼠洞不像用水灌老鼠那樣簡單,但為了得到老鼠洞里的糧食就必須挖而不能用水灌的。正應了那句“有付出才有收獲”的名言,為了掏糧食方便和防止老鼠逃走,我一邊挖一邊將坑的四周修成立面,這樣即使老鼠從洞里跑出來也仿佛置身一個高約60~70厘米長方體的底面,是無法逃走的。我挖到大約70厘米深的時候,這時鼠洞開始折向水平,我知道離老鼠的“糧倉”越來越近了。果然挖了不一會,鼠洞由一個洞口分叉成兩個了,這兩個洞口一個通向老鼠的“臥室”一個通向“糧倉”。挖了幾下后,就看見“糧倉”內(nèi)被黃豆塞得滿滿的,黃澄澄的。這時我把通向老鼠“臥室”的那個洞口堵上,目的是防止大老鼠突然竄出來,這時弟弟已經(jīng)戴好手套迫不及待地跳到坑里開始掏黃豆了。我把一個樹枝遞給弟弟示意他用樹枝掏糧食,因為有一次我嫌用樹枝掏糧食太慢就用手去掏,結(jié)果掏著掏著忽然感覺食指一麻,已經(jīng)被躲在里面的老鼠咬了一口。從那以后再也不用手掏了。當我們把糧倉掏完后便準備打老鼠了,此時我發(fā)現(xiàn)里面的大老鼠開始“打墻“了所謂的打墻就是當老鼠發(fā)現(xiàn)危險時,快速地便用土把洞封住,這樣你挖著挖著便發(fā)現(xiàn)老鼠洞突然沒有了,老鼠的這點伎倆只能對沒有多少挖鼠經(jīng)驗的人有效,我找來一根樹枝在坑里的內(nèi)壁上搜索起來,因為老鼠剛剛封堵洞口的土相對比較疏松,用樹枝可以檢查出來,不一會我便重新發(fā)現(xiàn)了鼠洞的位置,這時我和弟弟輪番上陣快速挖掘起來,當挖了十幾厘米后洞口的封土沒有了,洞口重新漏了出來,而且還聽到洞里老鼠“吱吱”的聲音,我把樹枝伸進鼠洞一陣亂捅,有幾下感覺直接捅到老鼠身上了,正當我捅得起勁的時候,大老鼠突然從洞里竄出來,嚇得我頭皮發(fā)麻一下子就從坑里跳了上來,只見那只大老鼠渾身的毛已變成黃色,前面的幾個鼠牙又大又黃,肥胖的身體足有20厘米長,此時它也瞪著眼睛瞅著我和弟弟,我和弟弟從沒見過這麼大的老鼠,只感覺兩腿打顫,心臟咚咚地亂跳。當我們和大老鼠對視幾秒鐘后,大老鼠開始沿著坑壁往上爬,結(jié)果爬到一半就掉了下去,它又試了幾次結(jié)果都無功而返,最后一次大老鼠居然來了一個“助跑”竄起一尺來高差一點就爬到地面上來了,這時我的勇氣終于戰(zhàn)勝了恐懼,掄起手中的鐵鍬對著坑里一陣亂拍,真是“瞎貓碰到了死耗子”有幾下竟然擊中了大老鼠的要害。這次的收獲不錯,不但挖出了十多斤黃豆,還打死了一只大老鼠,足有20厘米長。我和弟弟休息了一會后又開始尋找老鼠洞了,不久我們又挖了一個鼠洞,但這次卻沒有剛才那樣幸運了,挖著挖著先后從洞里跑出5只大老鼠,都被我和弟弟打死了。但當我們挖到“糧倉”的時候里面卻空空如也。當時我感到很困惑,直到后來偶爾讀了一個故事才恍然大悟,正是“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多個和尚沒水喝”。
晚霞給田野披上金色外衣,我和弟弟背著糧食走在回家的路上,真可謂一舉三得,即消滅了鼠害,又得到了糧食,而且度過了充實、愉快的一天。
打鳥
當?shù)谝宦暣豪醉戇^家鄉(xiāng)的天空,當蒙蒙的春雨滋潤著剛露綠意小草的時候,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谷雨”已悄然來臨,這時總能聽見爸爸叨咕著“谷雨種大田”,而此時的我和弟弟們才不關心種不種田呢。此時的我們更喜歡“小滿鳥來全”這句話,每年從谷雨到小滿這段時間里是我們打鳥的黃金時節(jié),這時候在南方越冬的鳥兒們開始向北方遷徙,而且我們村子后不遠處便是一大片樹林,是鳥兒們遷徙中一個理想的驛站。當楊樹上的枝條開始泛綠的時候,樹林中便結(jié)束了麻雀整個冬天的獨唱而便得熱鬧起來,知名的、不只名的鳥兒們或抒情或搖滾,和風而歌。這時我和弟弟便打開我們的百寶箱,開始檢查我們的武器了——鳥夾子。每年鳥兒在經(jīng)過村邊樹林的時候總要在這里休息幾天,養(yǎng)精蓄銳。這就給了我們消滅他們的機會,因為每年從這里經(jīng)過的鳥兒總是那麼幾種,時間長了大家便總結(jié)出了打鳥的經(jīng)驗,有一種叫“麻出溜”的鳥兒,大小與麻雀差不多,因羽毛上布滿麻點而得名,它們的警惕性就很低,在地上覓食時,只要看到活物,不管三七二十一低頭就啄,所以最容易打,只要把鳥夾支在地上不需要用土將鳥夾埋上,只要把土墊在誘餌下面即可。使用的誘餌便是一種躲在玉米桿中越冬的肉蟲,它長約1厘米左右,是鳥兒們喜歡吃的美食,將蟲子的尾部固定在鳥夾子的機關上,于是蟲子想掙脫束縛便使勁地扭動身體往前爬,但卻只能“原地踏步”這樣更能引起鳥兒的注意,當鳥低頭用嘴啄蟲子時便觸動機關,鳥夾便將鳥兒脖子或身體夾住。還有一種叫“串雞”的鳥,大小和鴿子差不多。是我們最喜歡打的。因為打到“串雞”不僅能證明你的打鳥技術高超,而且還能好好地美餐一頓。在那個生活水平還很低的年代,能吃上一頓飛禽肉是非常愜意的。因為串雞喜歡站在土包上了望,所以下鳥夾前先用鐵鍬在地上筑起一個土包,然后再把鳥夾子支在土包上,這樣成功率就很高。而一種叫“紅馬料”的鳥的警惕性就很高,明明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誘餌,可它左瞧右瞅就是不吃,結(jié)果揀了一條小命。還有一種叫“干巴枝”的鳥,打它的方法最好玩。“干巴枝”是我們給起的俗名,至于它究竟叫什么沒人知道。這種鳥最喜歡呆在沒有樹葉的枯枝上,我們就利用了這個特點,找來幾個枯枝插在地上,把鳥夾子支在枯枝旁的地上,然后就不用管了,等你玩了一會后到枯枝下一看,鳥夾子已經(jīng)把它夾住了,真是好玩極了。但這種鳥體型較小,沒有串雞誘惑力大。
打鳥可以獨自行動,也可以多人結(jié)伴而行,打鳥的最佳時間在早晨六、七點鐘,此時是鳥兒們吃早餐的時間。記得打鳥最過癮的一次是我們五個人一起,一共帶了60多盤鳥夾子,當我們步入樹林后便一字排開,躡手躡腳地走著以免驚動了在地上覓食的鳥群,不一會我們就發(fā)現(xiàn)了一個有幾十只鳥的鳥群正在地上覓食,而且是非常容易打的“麻出溜”,于是我們在距鳥群二十幾米的地方開始支鳥夾子,因為我們這次帶的鳥夾子多便布置了一個“九死一生”局,所謂的“九死一生”局就是依次下三排鳥夾子成“┆┊┆”形,這樣即使鳥逃過第一道防線,也未必能逃過第二、三道防線的,下鳥夾子時橫、豎間距都應保持在20~30厘米之間,間距小了會因為其中一個鳥夾子被觸發(fā)后將其余的鳥嚇飛了,間距太大則鳥會在兩個鳥夾子中間走過去,我們用最快速度支完鳥夾子后便貓著腰四下散開了,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遛鳥”,因為鳥群是在地上漫無目的地覓食,我們的任務就是把它們集中起來并驅(qū)趕著它們向我們下鳥夾子的地方集結(jié)。因為每次下完鳥夾子后都會將鐵鍬插在鳥夾子附近地上,一是為了能使我們知道下鳥夾子的具體位置,二是警示走進樹林里的其他人這里有人在打鳥,他們便會知趣地繞道而行。所謂的“遛鳥”就是用嘴吹口哨,很容易學的,但大家都不知道鳥兒們?yōu)槭裁绰犨@種口哨的指揮,如果你想讓它們往左側(cè)走你就站在它們的右側(cè)吹口哨,反之亦然。如果讓它們往前走就站在它們后面吹??傊c鳥群保持一定的距離,不能操之過急,否則就全嚇跑了。在我們幾個的努力下鳥群很快進入了我們的包圍圈,當它們越過我們的三道防線后已死傷過半了,記得那次我們打了三十幾只鳥,是最成功的一次。傍晚當媽媽煮完飯后,我和弟弟將鳥埋入灶口的火里,我們則坐在小板凳上看著那忽明忽暗的火光,“垂涎三尺”地等待著這頓美餐,一種羽毛被燒焦的味道順著敞開的窗欞飄過院落,在整個村莊彌漫開來……。
當小滿過后,候鳥們就遠離了我們的視線,這時我們收起鳥夾,拿出彈弓開始追打一年四季都陪伴我們的老朋友——麻雀了。雖然在整個童年我都沒能用彈弓打到一只麻雀,在寒冷的冬季里,我還嘗試過用魯迅先生在《閏土》一文中所描述的方法捕鳥,但終究因為我的拙笨而一無所獲。但冬季里掏鳥窩還是很有收獲的,進入冬季后懶惰的麻雀便挑選屋檐下的縫隙作為安身之所,所以在晚上7~8點鐘我和弟弟們便拿著梯子和手電筒去掏鳥窩,晚上的麻雀在手電的照射下眼睛處于失明狀態(tài),所以只好乖乖地等著我們伸出小手去抓。成功率極高。鳥兒們陪伴著我們度過了四季,陪伴著我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
前年回到家鄉(xiāng)時聽爸爸說,小時侯我們經(jīng)常打鳥的那片樹林已經(jīng)沒有了,現(xiàn)在那里都種滿了莊稼,鳥兒們也沒有小時侯多了,我不禁在想,難道是我們兒時那種打鳥的不良行為傷害了它們嗎?還是今天已經(jīng)長大成人的我們掠奪了它們的家園,我——沒有答案。
殺年豬
在整個童年時光里,每年最高興的一段日子便是過年了,做新衣、放鞭炮、蒸年糕……。而過年序幕的拉開便從殺年豬開始了,進入臘月后,家家就陸續(xù)開始殺年豬了。那時的年豬都是自家從豬崽開始養(yǎng)大的,一般的生長周期都在10~12個月,所以肉吃起來特別香。那時每家都把年豬養(yǎng)得肥肥的,記得有一年,家里養(yǎng)的豬胖得都走不動了,連吃食都跪著或者趴著。在準備殺豬的頭一天,媽媽就不給豬喂食了,這樣是讓豬將體內(nèi)的東西排泄干凈,這樣清洗豬腸時就省事多了。到了晚上媽媽從缸里撈出腌好的酸菜開始切了起來,由于當時家里孩子多而且食量又大,所以每回媽媽都會切上滿滿一大盆的。爸爸則坐在板凳上搓起明天綁豬要用的麻繩。我和弟弟們則興奮得在屋里跑來跑去難以入睡。
第二天一早,爸爸便找上幾個壯勞力開始抓豬了,趁著豬不留神時幾個人一擁而上將豬摁倒在地并迅速用麻繩捆住豬腿和豬嘴,讓它動彈不得。幾個人將肥豬抬到早已準備好的桌子上,下一步就是開始殺豬了。弟弟們在忙著抱柴燒熱水,那時的鍋是很大的,直徑大約有1米多,我因為膽子大,便負責接豬血。這時豬頭探出桌邊爸爸的一只手揪著豬耳朵,另只手拿著一尺多長的殺豬刀準備殺豬了,這時媽媽總是面向南方并叨咕著“肥豬、肥豬,今年走了明年再回來”也許這是母親對未來生活的一種祝愿和向往吧,當殺豬刀從豬脖子處捅入時豬發(fā)出了痛苦的叫聲,聽爸爸說殺豬刀會穿過胸腔并扎入心臟,當爸爸將刀從脖子上拔出的瞬間,鮮血便噴涌而出并落入下方的盆里。我拿著很長的一段高粱桿在血盆里不停地攪動,不一會高粱桿上便掛了一層厚厚的血筋,但當時我并不明白為什么要攪動豬血。直到后來學習了有關血液的知識,才知道攪動破壞了血液中起凝固作用的血小板,所以血液便不凝固了。記得有一次姥姥家殺豬,因為刀沒有扎到心臟上,當大家以為豬已經(jīng)死了就松開了綁在腿上的麻繩,結(jié)果原來一動不動地躺在桌子上的豬突然翻身而起,并搖搖晃晃地跑到院子里。最后又被殺了一次,這件事讓我偷笑了很長時間呢。等血慢慢流干的時候,豬也停止了呻吟。接下來便是“吹豬”了,這時須將豬肚皮向上四蹄朝天地擺放在桌子上,在豬的一只后腿上割開一個口子用梃子開始梃豬,梃子是用直徑約為1。5厘米的鋼筋做的,一端煨成直徑為10多厘米的圓圈,一端頂部略尖。全長1。5米左右。梃豬時一只手握住梃子的圓圈,將梃子另一端從豬腿上割開的小口處慢慢插入,這是一項技術活,梃子要控制在豬皮和脂肪層之間,一般情況下每個豬都要被梃十幾下,這樣用梃子梃出的“管道”便會遍布全身。然后用打氣筒在腿部的割口處往豬的身體里打氣,這樣空氣便順著已梃好的“管道”向全身涌去。不一會豬的全身便膨脹起來,比原來更“胖”了。這時還要用“搟面杖”不斷地抽打豬身體上被氣吹得鼓起的地方,叫做“趕氣”。目的是讓空氣均勻地遍布全身,費了這么大的一番周折其實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給豬褪毛時比較容易。這時弟弟們已將一大鍋水燒開了,接下來便將豬抬到大鍋上進行澆水褪毛了。整個過程需要一個多小時。已經(jīng)被褪完毛的豬變得雪白干凈了,這時侯把豬移回到桌子上用清水對表面進行清洗。“開膛剖肚”是整個過程的高潮,這時我和弟弟們都會圍攏在桌子的周圍看著爸爸對豬進行現(xiàn)場“解剖”了,開膛從豬的腹部開始,爸爸拿著尖刀從脖子處的刀口開始一直往下劃到尾部的肛門處,從劃破肉皮的刀口里露出了雪白的肥肉層,再往深劃又露出一層瘦肉,這個部位的肉就是我們常說的“五花肉”
肥瘦相間。在往里是一層叫“板油”的脂肪層,一般有2厘米后,等爸爸把這層脂肪用刀劃開以后,整個豬的內(nèi)臟便暴露在我們面前了,心、肝、肺、胃、腸等都看得清清楚楚的,而且還冒著熱氣,用手一摸軟軟的,爸爸首先在胸腔里拿出了“燈籠掛”其實就是氣管、心、肝、肺都連在一起,用手提著好象一個大燈籠。腹腔里是胃、小腸、大腸。不一會爸爸就將腹腔內(nèi)的東西都取了出來,剩下的就是大卸八塊了,這時大鍋已重新刷好開始準備煮肉了,記得當時每次都煮幾十斤的豬肉,不一會整個院子都飄起了誘人的肉香。這時爸爸開始準備管血腸了,在血里要放上蔥花、姜末、花椒面、味素等調(diào)料,并往血里逐漸加水進行稀釋,直到將血調(diào)到剛好“掛碗”便可以了,所謂的“掛碗”就是用碗舀一碗血慢慢將血倒出時,血會在碗壁上會形成一層淡紅的、薄薄的血膜。爸爸每次調(diào)血時總會加入一兩碗煮肉的老湯,這樣灌出來的血腸又嫩又香好吃極了。當豬肉煮到七分熟的時候,爸爸把灌好的血腸,媽媽則把昨晚切好的酸菜都下到了鍋里。這時我和弟弟們便開始去招呼村里的親朋好友來家里吃豬肉了,于是熱熱鬧鬧的豬肉宴便開始了,雖然那時我們是不能上桌和大人們一起吃的,但媽媽早就給我和弟弟們偷切了一碗肉,讓我們這些“饞貓‘先吃為快。第二天媽媽把一大堆板油、肥油放在鍋里靠成了兩壇子葷油,當時由于豆油很貴家里是舍不得買的,所以一年中做菜都是用葷油的。而靠完油的油梭子更是我們喜歡的一道美味。直到我們飽飽地吃了一頓油梭子后,殺年豬才算真正落下了帷幕。
最近幾年,由于父母年紀大了也不自己養(yǎng)豬了,每逢春節(jié)便買點生長周期短,吃飼料長大的豬肉。那種“苯豬肉”卻很難吃到了,但那種久違的肉香卻一直在我記憶的腦海里縈繞。今天在繁華匆忙的都市里,我們也許不僅遺失了年的味道,也許還有那濃濃的親情。
田野盛宴
小時的我對水果的認識是從年畫開始的,記得有一年姥爺從集市上買回來四張畫滿花草和水果的年畫,姥姥便指著年畫上的水果告訴我,這是香蕉、那是石榴、菠蘿。有一些姥姥也叫不出名,每當我犯“饞”時便用小手撫摸著年畫上的水果悄悄地吞咽著口水,腦子里盡情地猜想著這些水果的滋味。因為我們那時“水果”只有夏季里的黃瓜、西紅柿、果園里的杏子、海棠和過年時才能吃到的凍梨和凍柿子,或是爬到姥姥家屋后的那棵大榆樹上吃上飽飽的一頓榆樹錢。雖然它們的味道都很一般,但就生長在房前屋后的菜園里,尤其在夏日的雨后,翠綠的黃瓜、粉紅的柿子上掛著晶瑩的水珠,真是別有一番滋味。
等到放暑假的時候,我和弟弟們便經(jīng)常去田野里挖豬菜,苦麻菜、婆婆仃、車轱轆菜……遍地都是,一簇簇馬蓮開著藍色的小花引得蝴蝶們翩翩起舞。整個田野都彌漫著淡淡的花香。這時我們中午是很少回家吃飯的,我們可以在田野里自己動手做出美味。燜土豆、燒玉米、吃黑甜甜、烤螞蚱……。燜土豆雖然是其中最費事的,但我們還是喜歡去做,因為燜土豆實在太好吃了。將近晌午的時候,我們便開始做準備工作了,我負責挖窯,大弟拾柴,老弟去地里摳土豆。那時候田野里防風林帶是縱橫交錯的,把田野分成一塊塊的,林帶兩側(cè)是截面為梯形排水溝,里面長滿了野菜、小草。我總是喜歡把窯挖在溝邊上,這樣不僅挖窯省力,弟弟拾柴也方便。工具就用挖豬菜時的夾把刀,“窯”的形狀和家里做飯的灶臺相似,大小要根據(jù)土豆的多少而定。等我把窯挖好后下一步就是纂“炭”了,但這里的“炭”不是木炭而是土炭,用手抓一把很濕的黑土使勁一纂,必要時還要用另一只手加力,結(jié)果黑土被手纂成了一個長條形的“炭”,將炭一個挨一個地擺在圓形的窯口上,擺完第一圈后,在第一圈上繼續(xù)擺第二圈、第三圈……。最后將炭擺成一個圓錐型的金字塔,這時主要的工作便完成了,剩下燒火的工作便交給小弟弟來完成了,大約燒了一個小時后,便會看見壘在窯口上的土炭被火燒得發(fā)紅了,這時便不再往灶口里加柴了,等到窯里的火苗逐漸熄滅只剩下通紅的火炭時,便將準備好的土豆從灶口扔到炭火里,并用樹枝將土豆攤開擺好,將已燒好的圓錐型金字塔推倒并將土炭覆蓋在土豆的上面,這樣土豆下面是木炭,上面是燒紅的土炭前后夾擊很快便會燜熟的,為了防止熱量散失過快我們將整個窯蓋上厚厚的一層土,過一會用手摸摸蓋在窯外面的土,如果發(fā)現(xiàn)某處的土特別熱說明此處的土蓋得不夠厚,里面的熱量已傳導出來了,此時需繼續(xù)加土直到不再燙手為止。剩下的時間你可以去吃黑甜甜,捉螞蚱了。等過了一個小時便可以“起鍋了”。先將厚厚的封土清理掉,當看到有土炭露出來時,便要小心了,因為此時土炭的溫度有100來度,是千萬不能用手去摸的,此時一股股香味從土炭間的縫隙飄了出來,這是兩個弟弟已經(jīng)咽口水了,一臉的“貪婪”,我用兩根筷子粗細的樹枝將土炭一個個從窯里夾了出來,此時土豆被燜得恰到好處,表面已結(jié)了一層金黃色的嘎巴。于是大家你一個、我一個圍著土窯狼吞虎咽的吃了起來,有幾次弟弟把很燙的土豆吃進肚里結(jié)果痛得直跺腳。雖然現(xiàn)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我還是很懷念童年的燜土豆。比起燜土豆,燒苞米就簡單的多了,將不剝皮的玉米放在一堆樹枝上,將樹枝點燃任由玉米在火里燒著,待火漸漸熄滅后將玉米從火堆里撥弄出來,此時玉米葉子已被火燒去了幾層,將剩余的葉子從玉米棒上剝下來,這時一股熱氣夾雜著米香冒了出來,玉米粒也從原來的白色變成了金黃色,然后再將玉米放在炭火上這時便聽見玉米被火烤得“劈啪”亂響,不一會就烤好了,幾個小伙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吃著、笑著……真是快樂極了。
雖然現(xiàn)在在市場上也能看到烤玉米的小攤,但大多數(shù)都是先將玉米剝了皮再烤,這樣雖然節(jié)省了時間,但味道卻大打折扣了,所以在工作之余,我還在用兒時的方法來燒玉米吃,雖然有時弄得滿身煙塵,但卻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捉蟈蟈
說起蟈蟈小朋友們都不陌生,在夏日的集市上偶爾會聽到裝在蟈籠里的蟈蟈在不停的鳴叫,引得許多小朋友貯足觀看,有的還央著大人買回家去,掛在陽臺上,這時也常常會觸動了我的思緒,于是兒時在田野里捉蟈蟈的情形便在腦海里清晰浮現(xiàn)起來……。
那時家鄉(xiāng)的蟈蟈一般有兩種顏色,一種全身碧綠的,我們叫它“豆綠”,一種全身褐色的,叫它“果紅”由于“果紅”蟈蟈比較少家少見,所以每當有小伙伴捉到“果紅”時,自然要向大家炫耀一番,也許是“物以稀為貴”吧?,F(xiàn)在集市上賣的蟈蟈籠大都是用竹蔑編成的,很精致。而我們小時侯使用的蟈籠都是自己制作的,有三角錐體的,長方體的,正方體的,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進行“創(chuàng)作”雖然不太美觀卻也實用。那時父母都忙于活計是沒有時間和精力來管我們的,大家也只好“自力更生”了,那時用的材料是高粱桿,說到這里我又有點感嘆現(xiàn)在的孩子的“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了,說起高粱桿現(xiàn)在城里的孩子又有幾個能知道呢,高粱桿和集市上賣的“甜桿”是一樣的,只不過它不甜,選料時應選擇粗壯、挺直的并且是去年割下來放了大半年的“陳桿”。這是的高粱桿表皮已變硬變黃,里邊的瓤也因失去水分而變干了,大約用一個下午的時間蟈籠便做好了,蟈籠上留有可開啟的小門,可以方便放入蟈蟈和食物,大家都把做好的蟈籠掛在屋檐下,當一只蟈蟈開始鳴叫時便會引起其它蟈蟈產(chǎn)生共鳴,真是“此起彼伏”熱鬧極了。去田野里捉蟈蟈是要田野進發(fā),這時田野里,蟈蟈聲、蟋蟀聲、蝗蟲聲、知名的、不知名的……嘈雜在一起,還真有點“交響樂”的味道。
扶余一中高三:lhw_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