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四五歲的時候,媽媽開始教我識字,一撇一捺是“人”字;四四方方是“口”字;“口”字把一橫吞進肚子就成了“曰”;“曰”字長高變瘦了就是“日”字;一人是“大”,二人是“天”,二人把“天”都撐破了,那就是大丈夫的“夫”字了……這些橫平豎直、端端正正的文字是多么有趣呀!
慢慢地,我認識了更多的漢字,也知道了同一個字有不同的讀音,同一種讀音又有好幾個不同的字,一不小心就讀錯寫錯了,我常常分不清“土坑”和“土炕”,把“川流不息”寫成“穿流不息”,把爬字的偏旁“爪”寫成“瓜”……老師一次又一次地用紅筆把它們圈出來,我自己也感到很慚愧。從二年級開始,在陳老師的帶領下,我接觸到了甲骨文。哦,原來我們還有這么酷的文字,原來我們的每一個字都大有來頭!老師給我們講解甲骨文的時候,我和同學們一起興致勃勃地觀看、臨摹、討論,從中領悟了不少知識。你看,坑是提土旁,表示土里洼下去的地方,炕是火字旁,表示用火取暖的床,那么坑和炕就容易區(qū)分了。再看川流不息的川字,在甲骨文里,是用兩條彎彎曲曲的線來表示呢!巖壁聳立的兩岸,中間的虛線表示湍急的水流,那么,川流不息的川必定是川,而不是穿啦!而同樣的道理,爬是要用爪子,而瓜表示藤蔓上結的葫蘆,跟“爬”可是風馬牛不相及。通過甲骨文,我才發(fā)現(xiàn)我們的文字有很多奧秘!
現(xiàn)在,陳老師經常鼓勵我們用甲骨文畫畫,同學們你一張我一張,畫得可起勁了。這些畫有的用來裝扮我們的教室;有的被做成了別致的卡片;有的被同學當成藝術品掛在家里;還有的被畫在扇子上、衣服上……這些古樸的文字,有著豐富的表現(xiàn)力,同學們可以用它們描繪連綿不絕的遠山、波光粼粼的水面、悠然垂釣的漁夫、妙趣橫生的小動物,很多老師看了也連連贊嘆,說:“原來我們的文字里藏著畫。”
我越來越喜歡甲骨文了,期待著自己有更多新的發(fā)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