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高一作文 >

一夫何以退一師?

讀《燭之武退秦師》有感

翻開高中語文課本的第一篇文言文《燭之武退秦師》不禁心頭一震,一“退”字足以吸引我,一夫何退一師?通讀全文,略有感慨,便做此文。

故事發(fā)生在春秋時期,諸侯爭霸,連年?duì)帒?zhàn),一些有才干的政治家在時勢的造就下,也越發(fā)被人們發(fā)現(xiàn)。

當(dāng)秦晉聯(lián)合圍鄭“國危矣”的時候,佚之狐向鄭伯舉薦了還名不見經(jīng)傳的燭之武,他斷定若使?fàn)T之武見秦君,師必退。或許我們可以說,是佚之狐這賞識人才千里馬的伯樂發(fā)現(xiàn)了這千里馬,才使得這滿腹才能的燭之武由平凡的職位中真正登上了歷史舞臺。但我們可以仔細(xì)地想一想,在哪個烽火不斷,狼煙四起,急需人才的時代里,佚之狐既看出了燭之武的才華橫溢,有一夫掃千軍的氣魄,何不早薦之?是燭之武的錯嗎?非也。是鄭伯的無視?是官場之間的爾虞我詐?……但我們可以想象的是,在那樣的時代,有多少像燭之武這樣優(yōu)秀的人才淹沒,使得當(dāng)國難當(dāng)頭,百姓處危急時刻,燭之武才被召來,想起了多年的無人問津,燭之武不禁發(fā)起了滿腹的牢騷,“臣之壯也,猶不如人;今老矣,無能為也已這不僅僅是其個人的埋怨,也是對鄭伯的責(zé)備,他如此傲慢,毫不客氣地講,是期望鄭伯能夠更早地賞識人才,“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室”真正的時代英雄是不會與其一樣甘于老去,無所作為,或許睿智的千里馬會去尋找他們的伯樂,簡簡單單的言語之中,所含的是一個年老矣的愛國忠臣的滄桑,但我們可以想象,此次燭之武應(yīng)召而來,到最后的鄭伯含有的威脅之意的“然鄭亡,子亦不利焉。”而“許之”我想既然來了,而且剛?cè)绱税谅?,是來源于自己多年的關(guān)心時事,研究時勢,博覽區(qū)書,二逐漸含有的能力,才干的自信,我想他此次前行,以一個老頭的身份而夜縋而出,為的肯定不是自己個人的安全,年老了,生死之是早已擱置一邊,僅有的只是以的微薄之力,挽救國家于存亡之間,為的只是他那顆執(zhí)著的愛國憂民之心,以及那滿腔的政治抱負(fù)。

于是他勇敢地出發(fā)了,夜縋而出,見秦伯。燭之武首先很巧妙了讓一于秦國,使得秦伯寧愿聽自己的陳述,也為自己后面的說服埋下了伏筆,緊接著他從考慮,訴說。如果秦國助晉滅掉了鄭,不僅助去了晉國的勢力,還消弱了本國的勢力,還為日后“何厭之有”的晉國滅掉自己埋下禍害。如此幾句一來,便大掉秦伯胃口,一旦涉及帶了本國的利益問題,便使秦伯注意到了這個人來頭不簡單,于是燭之武很好地占領(lǐng)了有力的地位,使秦伯不得不聽自己說下去。接下來燭之武又再一次分析了,若舍鄭為東道主結(jié)為同盟,行李之往來,共其貧困,必對秦,有利無害,又再一次讓秦王看到了利益問題,激起了他舍為鄭,同盟的想法。殊不知,此時的秦伯像是個三歲小孩,被燭之武拿走塘跟著走。最后燭之武又挑撥了秦晉兩國,激起了秦伯對歷史往事的回憶,說明了秦伯曾幫助晉國,而且晉也曾答應(yīng)給其城池,然而晉朝濟(jì)而夕設(shè)版”,以引起秦伯的恨意,到最后燭之武很好地說明晉滅鄭一闕秦,不闕秦,晉何已獲利”一句“唯君圖之”,與鄭人盟。

全文至此,我等皆為燭之武嚴(yán)謹(jǐn)?shù)乃季S邏輯,有條不穩(wěn)的陳說,以及對大局的一番分析而佩服得五體投地,十句說詞便退掉了秦師,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睿智,能言善辯,有愛國之心,憂民之意而又輕狂、傲慢的燭之武。

同時也引發(fā)了生活在新世紀(jì)的人們的思考:沒有永遠(yuǎn)的朋友,也沒有永遠(yuǎn)的敵人,只有永遠(yuǎn)的利益。正式燭之武多次涉及到秦國的利益問題才更好地配上自己的口才而取得成功。

如今的世界局勢我想也是如此吧!國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一夫何以退一師?時勢造就英雄,英雄也利用了“時勢”退掉了一師。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