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淚水在,我感到自己仍然飽滿。
早晨打開窗,看著陽光穿透每一片樹葉,以一種無聲而又樸素的方式與生命對話,我感動著。
傍晚散步,看夕陽落下,品味著李商隱“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意境,我感動著。
感動,點燃了精神家園的一瓣心香,縈繞著人的一生。
時代在發(fā)展,在經濟高度發(fā)展的同時,我們的精神家園是否已經荒蕪?我們是否缺失了心靈的一角?
行色匆匆,有多少人停下腳步傾聽心靈的跫音?大多數人被生活磨礪得太粗糙,漸漸冷漠。
紐約曼哈頓街頭,車水馬龍。一個小女孩守在一棵樹下不肯離去。人們驚奇地發(fā)現,她在等待秋天最后一片葉子的落下,孩子是純真的,她會為一個平凡的自然更替而感動。
缺少感動的人不是一個真正的人。
缺少感動的社會談不上真正的發(fā)展。它缺少人文的養(yǎng)分,最終只能走向荒蕪。
我們有多久沒有被那些優(yōu)美的文字感動?李白的瀟灑,杜甫的沉郁,托爾斯泰的浩瀚,雨果的雄奇。
我們有多久沒有被那些高尚的背影感動?在冬天為人民打造一輪更溫暖的太陽的屈原;撒下“人生自苦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的文天祥;孤獨地守望著大漢三千里江山的蘇武……
感動不是單純地落淚,不是膚淺地感時傷懷。感動是一種人文精神,是人與人之間心靈上的共鳴。
在物質高度發(fā)展的今天,我們的精神之路通向何方?學會感動吧。
當一顆心與另一顆心之間不再遙遠,我們的社會就多了幾縷溫馨。當每個人都能體會他人心弦的震動,我們的社會才會變得和諧。
“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世上。”巴爾蒙特的話難道不會令我們感動么?
點一瓣心香,我們的物質家園與精神家園都將開滿長盛不衰的花朵,走向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