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初三作文 >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讀《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

杭州德天實驗小學董鳳玲

在一次學校業(yè)務學習會上對"陶行知先生及他的教育思想了解有多少"的問卷調查中,我驚異地發(fā)現(xiàn),雖在師范院校曾聽過老師的講課,但隨著歲月的流逝,如今竟然只依稀記得除了他的幾句諸如"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和"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名言外,其他就渾然不知了.正如作者在《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中"序二"所寫:"大面積的中小學教師只知陶公其人,未知陶公其說,更別說把陶公的教育思想付諸教育實踐了,繼而有所發(fā)展了."此作者更指出:"一個沒有讀過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國做教師呢"可見陶公在中國教育界的影響之深遠.

身為教師卻對陶行知知之甚少,懷著愧疚的心情,利用假期我翻閱了《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文章短小精辟,行文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就如聽一位慈眉善目的長者語重心長地娓娓道來.由此當我了解到陶公的"生活即教育"和"教學做合一"等這些他所創(chuàng)立的獨特的教育理論時,不禁深深地為這位教育大家的遠見與深刻所折服.尤其是他八十多年前就提出并研究的"做中學"等教育學說,對于我們今天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教育改革,仍然具有很強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

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里,"仁"與"愛"占很大的比重."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可連柯這句話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諦.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其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襟,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教師愛學生,就有教育,學生愛教師,于是教育產生效果."四塊糖果"這個耳熟能詳的故事,在教育界一直傳為佳話,也成為許多教育工作者學習和仿效的范本.在這個故事里,陶行知先生對"打架事件"的處理,完全打破了以往的常規(guī)教育模式,并沒有采用毫無實際內容的空洞說教,也沒有一味簡單生硬地指責數落,而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善誘,耐心地一步一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從而達到教育轉化學生的預期目的.教育效果令人稱奇,究其所在,便是一個"愛"字,試想,倘若當時陶先生怒氣沖沖,不分青紅皂白,將這位學生一頓劈頭蓋臉地責罵,后果可想而知,效果將適得其反."愛的教育"在這個小小的故事中得以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

在我們日常的教育教學中,像陶先生遇到的類似打架的學生還有很多,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需要付出一定的細心,耐心和愛心,始終把"愛的教育"貫穿在教育教學實踐中.記得我班原有一名調皮學生,上課做作業(yè)時總以肚子痛要上廁所為借口出去遛一圈,我沒有橫加指責,粗暴對待,相反,卻對他關懷備至,傾注真心,又是端水,又是細心詢問病情和征求是否需要上醫(yī)院,學生看到教師為他來回忙碌,幾番下來,心存不安,繼而改之.由此可見,愛的教育確是一門深而活的學問,當你面對那些"恨鐵不成鋼"的學生時,千萬告誡自己:一定要冷靜.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你別忙著把他們趕跑."如果我們都能像陶先生那樣,把每個孩子都當成一塊可雕琢的璞玉或是深埋沙礫中的金子,把"指責,批評,抱怨",努力換成"啟發(fā),賞識,激勵",那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將是一片充滿生機,充滿真誠和愛意的美好天地.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是多么崇高的境界啊!僅僅十二字,正是陶行知先生一生愛的教育的詮釋.教師這個職業(yè),需要的也就是這種勤勤懇懇,無私奉獻的精神.今天,當我再次捧讀這位教育大家的教育名篇,仿佛看到了這位樸實的老人,正緩緩向我走來,他的這句教育名言,時刻鼓舞著我,它催我奮起,激我向上.因為陶行知先生始終是我學習的榜樣.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