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容是美德,仍需注意度。過度寬容是縱容,失去原則,逆來順受;過少寬容是苛責,斤斤計較,心胸狹隘。因此孔子在恪守“恕”的同時也告誡弟子要“以直報怨”,即以公道對待有怨恨的人。面對他人無禮、謾罵、異見、傷害,以曠達胸襟坦然納之,以公直之態(tài)泰然處之。
以直報怨是修養(yǎng)。一生追求自由的胡適在《寬容與自由》一文中認為“寬容比自由更重要”,面對魯迅先生的咄咄逼人,他選擇沉默不應。在曾經(jīng)的討伐者與世長辭后,他卻對其早年的作品《中國小說史略》贊賞不已,給予高度的評價。“文人相輕,自古同然”,作為現(xiàn)代文壇的巨擘,胡適能放下個人名譽得失,公正客觀地審視魯迅的作品,不愧為博學篤行的君子。這無疑體現(xiàn)了一種傳統(tǒng)知識分子骨子里浸潤著的風骨與修養(yǎng),那就是“恕之有道”。
以直報怨是氣度。梁啟超先生曾因西醫(yī)誤診而貽誤病情,輿論對西醫(yī)的質(zhì)疑之聲甚囂塵上,剛進入中國的西醫(yī)岌岌可危。梁啟超卻對手術事故帶來的嚴重傷害輕描淡寫,發(fā)表聲明力排眾議。為何梁先生不計個人身體安康,挺身為西醫(yī)解圍?那是因為他慮及中華醫(yī)學的發(fā)展前途,中西并蓄方為治病救命的良方。他的這份超人的氣度著實令后人欽佩!
以直報怨是平和。新年伊始,發(fā)生了震驚中外駭人聽聞的法國暴恐案,12條鮮活的生命失去了溫度。被襲擊的《查理周刊》在5日后的“幸存者專刊”的封面上,伊斯蘭教先知默罕默德頭上寫著一句很簡單的話----“都已原諒”。這片孕育了伏爾泰的土地,將“自由、平等、博愛”思想深植。370萬法國人法國人走上街頭,用和平抗議來對抗暴力、偏執(zhí)與仇恨,并未采用以暴制暴,用鮮血復仇的方式,向世界展示可貴的理性與寬容。
以直報怨是尊重。如果寬容換來的是一次次參拜靖國神社,篡改歷史教科書,扭曲歷史,無視被傷害民族的情感,那這份寬容就太廉價太沒有意義。歷史無法忘記,日軍鐵蹄踐踏過的國度,黃河悲泣、長江哀咽為那慘遭蹂躪屠戮的黎民;歷史怎能忘記,國土淪喪,凋敝的中國備受欺凌,國無尊嚴,民無尊嚴。所幸,歷史沒有忘記。首個國家公祭日選在了南京大屠殺的發(fā)生日,選擇了那些在戰(zhàn)爭中連名字都未能留下的普通人,以國祭之禮完成對民眾尊嚴的捍衛(wèi)。放下仇恨,勿忘國恥,奮發(fā)圖強,以避重蹈覆轍。
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頭說:“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這是愚蠢的時代;這是信仰的時期,這是懷疑的時期。”當假貨橫行、食品安全堪憂、名人公信力流失,信仰缺乏,人與人相處多了一份尖銳,少了一份平和;多了一份猜忌,少了一份信任??諝庵杏縿拥氖菬┰晔墙箲]是不安,一不小心濺起的小火花有可能成燎原之火,灼傷別人焚毀自己。
單純的“以德報怨”“以怨抱怨”都不是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前者成為待宰的羔羊,后者陷入報復的怪圈。唯有將理性融化在寬恕中,才能開出嬌美的文明之花!唯有理性的寬容是一泓清泉,澆熄那內(nèi)心之火,我們才能柔而不犯,家和鄰睦,國強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