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600字
第一次在《最小說》的創(chuàng)刊號上看到了《悲傷》,這貌似是創(chuàng)刊號上唯一一篇令我有點感觸的東西。一直都不太喜歡郭敬明,但是因為《最小說》里有很多很贊的插圖,年年的,梁喧茗的,還有很多美文,落落的,消失賓尼的,所以每一輯都有買,所以《悲傷》的連載自然一期都沒有錯過。
感覺郭敬明這男人很惡心,他似乎老是很喜歡用女性的口吻來寫文章,如《夢里花落知多少》,《夏至未至》。對于《悲傷》,我更是覺得奇異,那些××的東西,他怎么會知道的那么清楚,難道是生理課學太好了。
《悲傷》的題目,就已經(jīng)注定了一個悲哀的結局,但是我也沒有想到會悲哀的那么徹底。顧森湘是無辜的,她是那么清高而純潔的女子,但是為之自殺,仍然顯得欠考慮了些,忽略了那么多人的感受,也間接造成了易遙的死。易遙的死,可以說是齊銘和顧森西一手造成的,湘湘那樣一個如花的女子已經(jīng)離開了,他們卻不肯放過可憐的易遙。易遙至始至終都是一個悲劇人物,齊銘和顧森西這兩個一直幫助著她的男人在湘湘的死上,卻無法對她產生信任。不過,這大概也是可以理解的吧。畢竟顧森西是顧森湘的親弟弟,齊銘是顧森湘的男朋友,他們到底是和顧森湘更親一些吧。但是,把顧森湘的死完全推到易遙的身上去,并且不聽她的任何解釋,這令易遙該如何自處。他們都叫易遙去自首吧,但是這原本就不是易遙的錯,她要去自首什么呢?在那樣的情況下,易遙似乎除了用死來證明自己的清白以外,也沒有別的辦法了吧。文章的最后是齊銘擰開了煤氣,也許他是為易遙的死感到自責了吧。
討厭郭敬明,好好的四個主人公害死了3個。
《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600字
故事的結尾是,3個年輕的生命對這個世界如此失望。他們累了,選擇了離開。那個上海陰郁狹小的弄堂里,寒冷中的燈光慢慢暗下來,暗下來。
一直都覺得郭敬明的小說是啰里八嗦莫名其妙的呻吟,而且抄襲風很重,分不清哪一句才是真正出自他的筆下,于是我在百無聊賴之下看了《悲傷逆流成河》,沒什么特別的感受,就是心里會有那種揉進碎玻璃的疼痛感,確實悲傷。
總的來說,24萬字的《悲傷逆流成河》在整個故事的結構和內容上是繁榮的,關懷的領域也是瑣碎而龐大的,日日穿梭的世界里,有多少時刻我們想要逃避卻一直掙扎著?夜夜漂浮的睡夢里,有多少東西值得我們用甜蜜的微笑來回復?愛慕,嫉妒,曖昧,早熟,隱忍,偽裝……小四撒下一張糾結的網(wǎng),包裹起小說里的每一個人物,讓他們如匕首的綠光般銳利。
齊銘和易遙其實是同一個人,他們需要對方的溫暖。他們都是孤獨的,只有在一起的時候才是完整的。而悲劇的所在,恰恰是他們不是一個人,而是兩個人。,即使當他們嘗試以一種顯而易見卻又模棱兩可的的曖昧去索取溫暖的時候,那片天空轟然開裂,是青春的單薄作祟。
每個人似乎都不可能完全對自己的感情誠實。林華鳳更是那樣極端的存在著,她對易遙的打罵何嘗不是一種逃避呢,她其實也是一個被生活折磨的柔弱者。于是很惆悵,我們都能對自己的感情誠實,可以挽回多少錯過和傷害。悲哀就是,我們只能看見彼此的微笑和哭泣,而聽不到那破碎在涼風中的嘆息聲。
像是砂紙在身體的某個部位揉搓不停,沉淀下的,是他們幾個那些彼此的習慣,而喧囂起來的是對這個世界的懷疑和詰問。悲傷的感覺,塵埃一般翻滾在刺眼的白光下,靜謐無聲,匯流成河。這個世界,有多少值得我們守望,又有多少值得我們停留。
《悲傷逆流成河》讀后感600字
悲傷逆流成河閃光獨特的標題,黑色拙劣的內容。
天真活潑而又消極墮落的易謠,
友善真誠而又懦弱無能的齊銘,
癡心可愛而又險惡狠毒的唐小米,
單純無邪而又敏感羸弱的顧湘湘,
陽光熱情而又冷俊孤獨的顧森西,
隱忍堅強而又冷漠麻木的易謠媽,
慈愛溫柔而又刻薄虛榮的齊銘媽,
潮氣蓬勃而又迷茫無助的少男少女多了太多的天真,有著千姿百態(tài)的心靈世界,而那寫所謂的大人們則少了太多的仁愛,有著截然不同的價值取向……有的讓人可憐的心疼心酸又心痛,而有的則讓人可恨的惡心寒心又痛心。
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男孩和女孩,他們因為家庭的不幸,在錯位的青春里苦苦掙扎而各自沉淪在自我的人生里,他們需要拯救和關懷,卻從來都缺少真正的引領與呵護。他們的身軀和心靈都在渴求哪怕一絲的光明與溫暖,可黑暗與寒冷卻從未離開過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