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都喜歡讀書,有的同學遇到一本好書,往往愛不釋手,非一口氣看完不可。讀書同吃飯一樣,要講究吸收。飯菜的營養(yǎng)經過消化才能變成養(yǎng)料;書中精華,吸收以后才能增、長才干。如果“只管耕耘,不問收獲”,其結果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有的同學讀書時喜歡摘錄一些妙詞佳句、警語格言,這雖然也是一種吸收,但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上是不夠的,還是要進一步把吸收的觸角延伸到學里行間的深處,竭力吸取文字以外的精妙,例如作者立意謀篇的新巧,錘字練句的匠心等,對作者的思路則更需下力氣去探索。葉圣陶先生說:“一段一段都是有路的,這條路好文章的作者是不會亂走的。”如果在上述幾方面能經常注意,認真吸收,那肯定會“文筆增華有望”。
吸收要經過選擇。清代學者陸世儀說:“凡讀書須識貨,方不錯用功夫。”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長疾瘤。”這些話都道出讀書選擇的必要。況且文章的精華和糟粕有時交織在一起,如果我們不加區(qū)別地兼收并蓄,就會身受其害。因此不能輕信“開卷有益”,而忽視慎重選擇。
吸收必須經過消化。營養(yǎng)經過消化吸收才能變成真正的血肉。有的同學寫作時大段地抄錄別人的文字,生吞活剝,食而不化,這是不可取的。讀書經過消化吸收后,應該有所創(chuàng)新。沙漠雖然能把水分全部吸收了,但不能匯成一泓清泉,因而不為人們稱道;蠶吃桑而吐絲,蜂采花而釀蜜,牛吃草而產奶,則受到人們的贊揚,其原因在于吸收后能有所創(chuàng)造。
歷史上一些讀書很多,但不能寫作的人被譏為“行書櫥”,也是這個道理。這就啟示我們:讀書不僅要重視吸收,而且要注意把吸收的營養(yǎng)轉化成駕馭文字結構篇章、錘煉題旨的能力。這樣,再經過日鍛月煉,就會使你的文字珠璣錦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