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近代小說的代表作之一的《紅樓夢》,書中章節(jié)精彩紛呈,眾多婀娜多姿,神情各異的美女形象深深的吸引了我,跌宕起伏故事情節(jié),令人難以忘懷。林黛玉”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被古往今來的獨孤人士吟唱至今,暗示著這部小說的悲涼結局和它之中蘊涵著的封建社會獨有的蒼涼和無奈。
大觀園的繁雜與喧鬧、寶玉的輕浮、黛玉的憂郁、寶釵的大方、劉姥姥的和善、鳳姐的小氣、其余人物的輕佻刻薄,真實的反映了晚中清時社會的興衰,揭示了不為人知的悲傷與凄慘,映襯出曹雪芹懷才不遇和對封建禮教的反叛.
”女人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前者在婚前純潔,而在婚后受泥土玷污,自然也渾濁了,暗示著曹雪芹對當時社會重用男才,而置女子于不顧的現象反感與不平;林黛玉郁郁寡歡,喜散不喜聚,是曹雪芹借以表達自己內心所受到的凌辱和對封建社會文人沒有自由的悲傷、憂郁的心情;鳳姐的刻薄尖酸是當時猥褻小人的真實寫照;善良的襲人,樂于助人,熱心,這是作者心中的善良的寫照.
寄予了曹雪芹對當時社會世態(tài)炎涼的憤慨,也昭示出美麗、善良,大觀園一家人同飲對詩,喜接春聯,寶玉面對黛玉時的那一份討巧與能言善辯,正是民間人家風俗與良好教養(yǎng)與中華民族豐富文化的真實寫照。
《紅樓夢》是含笑的悲劇,通過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繁榮走向衰落的生活縮影,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揭露了當時社會存在的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都t樓夢》中的主人公是敢于反判垂死封建貴族階級的叛臣逆子;同情封建制度下的犧牲者;批判和否定封建社會的虛偽道德和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寶玉和黛玉的愛情悲劇濃縮了一切,對封建禮教下的種種迫害和冷漠,以生命為代價,對質本潔的追求始終不棄。
《紅樓夢》中黛玉葬花是她個性體現。她自卑、自尊、自憐,“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ㄩ_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獨把花鋤偷灑淚,灑上空枝見血痕。”“
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捧凈土掩風流。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世俗之人無法明白她的思緒,面對落花,她想到自己死后的情景,無法釋懷,潸潸淚下。在封建禮教前,她的自卑激發(fā)了她的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