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六,風(fēng)和日麗,碧空萬頃,我的心情就像天氣一樣燦爛。因為爸爸媽媽沒空,所以舅舅要帶我到上海世博會游玩。
自從在上海舉行了世博會,我作為一個中國人,當(dāng)然要千里迢迢趕來參觀嘍!大概排了三個小時的長隊終于到了中國館。中國館是用幾根紅色的柱子,象征吉祥、和諧的意義。穿綠色衣服的志愿者帶領(lǐng)我們走向館內(nèi)。中國館第一層是“東方足跡”。里面講述了鄧小平“春天的故事”。一九九七年,那是一個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跡般地舉起坐坐金山.....歌中唱的那座“春天崛起的城市”就是深圳。深圳是中國對外開放的“窗口”與改革的試驗地。乘電梯向左邊走,就到了中國館東方足跡里德“智慧的長河”。中國館用實物的方式來講述這幾年中國人生活的變化。1978年,那剛是爸爸媽媽出生的70年代。我看到了70年代,用的是舊的八仙桌,桌上的熱水壺都是用竹子編的。書架上有幾本老書,但頁已經(jīng)黃了,那是還沒有電視機(jī)。衣架上掛著一只橘黃色的小包(是由布做的)。1988年,生活漸漸好起來。有了彩電,不過很小,只有24寸,也很模糊,衣架上有一只錚錚發(fā)亮的皮包。1998年,也就是我出生的那個年代,有了38寸的電視機(jī),木制的桌椅和沙發(fā)。2008年,北京舉辦了奧運(yùn)會。人們走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三室二廳的房子47寸的液晶,也研發(fā)了無限的手提電腦。我們的生活真是芝麻開花——節(jié)節(jié)高。
看完人們的生活,下臺階就看到了一幅立體的清明上河圖。踏著下面的土,上面隔著一層玻璃的路,讓人身臨其境。清澈的湖水,自由自在的魚兒都是用熒屏效果展現(xiàn)出的。《清明上河圖》是宋代畫家張澤瑞的作品,他描繪了當(dāng)時汴京近郊清明時節(jié)社會各階層的生活景象。
我們排了隊到了東方足跡的“國之瑰寶”,里面是用玻璃做的。有著秦兵馬俑悠久的歷史。再往里進(jìn)去,就是東方足跡的第二部分是“希望的大地”。一進(jìn)去,就看有閃光燈寫著的“希望的大地”。哇!里面的東西實在讓人驚嘆。兩邊都有樹,還有藍(lán)色的熒光,像星星。我們又觀看了8分鐘電影——《同一屋檐下》。令我驚訝的是超級水稻,竟然在另類環(huán)境中也能生存,研制出的人應(yīng)該是第二個袁隆平吧!
中國館怎么沒有小朋友的創(chuàng)意呢?我正在嘀咕,導(dǎo)游把我們帶到了“童心暢想”。許多小朋友用了手中的妙筆畫了許多畫。有趣的折紙,充滿童趣的畫,無不表現(xiàn)出中國孩子的機(jī)智和靈秀。
“接下來,我們展開一段尋覓之旅。”走到樓梯下,排了幾分鐘的隊。我們在車上展開了一段尋覓之旅。小路,老橋,流水,中華柱,還有一朵朵祥云,讓人回味無窮。
中國館不僅讓我看到了許多美景,還讓我增長了不少的歷史文化知識,我為自己是中國人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