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洞庭湖,大家都一定會想到她寬闊的水面,肥美的魚蝦,碧波蕩漾的蘆葦蕩,還有擠擠挨挨的連片荷花。但我印象深刻的卻是她的濕地。
科學(xué)家們談到濕地,總把它比喻為地球的“肺”,這是為什么呢?
雖然不是出生在老家,但我還是利用了一次寒假回到洞庭湖畔,一探究竟。
聽爸爸介紹,由于多年的沖積,洞庭湖已失去了她往日的浩瀚,淤泥堆積出一大片一大片的沼澤地,這里常年濕潤,水草茂盛,是魚、蝦、螺、蚌等的棲息場所。每年寒冬來臨,北方飛來的候鳥停留在這里,吃、喝、玩、樂,流連忘返,這些濕地成了它們冬季度假的理想樂園。
大量鳥兒的聚集生活,又給這一片濕地留下了足夠的肥料,這樣一來,水草生長得更好了,污水到了這里會變得清澈起來,魚、蝦、貝類也就會生長得更加自由自在了,而這,又能吸引更多的候鳥來這里做客,這是一個多美美好、多么健康、多么和諧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爸爸說,濕地能儲存大量的水,水草還有污水凈化功能,水蒸發(fā)后又能帶來不可缺少的降水,濕地的綠色植物又能產(chǎn)生大量的氧氣。。。。。。所有這些,大概就是濕地被稱之為“地球之肺”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