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個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們班出發(fā)去野炊。走出平日熟悉的校園,來到大自然中,同學們的心中既充滿著興奮,又帶著一些新奇,一路上留下了一串串的笑聲。
大約走了半個多小時,到了小河邊,同學們選了一處地勢平坦又背風的地方開始“安家”。大家放下帶來的干柴和蔬菜、肉類等,就開始搭灶臺。我們先挖好坑,又搬來一塊塊石頭,有大有小,凹凸不平。我們把這些石頭圍成一個圈,像一座堡壘。這時,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問題:四周都封閉起來,那柴火從哪邊進呢?鄭老師趕來幫忙,她移開一塊石頭,把“堡壘”的門打開,剛好適合添燒柴禾。
我們放上鍋,點燃柴禾,一會兒,鍋被燒熱了,等在一旁的豬肉便可以下鍋了。
只聽“嗞”的一聲,一陣濃煙從熱鍋中升起撲面而來,幾個膽小的馬上躲到別處去了。濃煙散了,我們撲在鍋前,像小餓狗似的,目不轉睛地盯著鍋內的油花蹦跳著,眼看著豬肉轉眼間換上了黃禮服。吳聿悠瞇著眼,貓著腰,不停地扇風,煙熏口鼻,可她卻忍著,小心翼翼地“管理”著火候。何伊藍則像個大廚師,嫻熟地操縱著鍋鏟,輕松地翻動著鍋中的肉。我羨慕得要命,趁廚師去拿醬油的機會,連忙上前翻炒了一通,誰知有幾塊肉不聽話地跑出了鍋。何伊藍回來一看,立即將我打發(fā)走了。
第二道菜是徐鄒琦的炒青菜。她的動作很麻利,青菜入鍋后,她迅速地翻炒著,等到青菜的葉子變了色,她又往里面放了點鹽。添油,燒火,加柴等,全由志愿助手吳聿悠包辦。一人做菜,一人協(xié)助,兩人配合得十分默契。我不會調理柴米油鹽,只能當旁觀者,或者撿撿雜草,壘壘石頭,幫點小忙。
這時,我發(fā)現(xiàn)火漸漸沒了,就飛也似的跑向詹嚴借固體酒精,卻不慎摔了一跤??晌乙恍南胫€未燒好的飯菜,就連忙爬起,繼續(xù)往前跑。我拿著酒精,一路高呼:“救星來了!救星來了!”吳聿悠接過酒精就往灶臺里放,眼看著要熄滅的火苗,“唿”一下子升騰了起來。“太好了!”我們一起歡呼。
大約二十分鐘后,熱騰騰的面條端上來了。剛剛還干得熱火朝天,忙得不亦樂乎的我們一屁股坐在毛毯上,開始享用自己的勞動成果。大家就著被風吹涼的幾道菜,唏里忽嚕地吞咽著面條。這雖然算不上菜肴中的什么精品,也算不上什么巧奪天工,但吃起來味道勝過任何山珍海味。平時肚子裝不了太多東西的同學們,今天全都胃口大開,爭先恐后地吃了一碗又一碗,面條和菜肴很快被“洗劫一空”。望著這一片狼籍的場景,我們雖然感到有點累,心里卻樂開了花。
吃過飯,我們滿足地躺在草地上,盡情地享受著冬日下午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