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五年級作文 >

我看杭州新變化

翻開“杭絲聯(lián)”的歷史是這樣記載的,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剛成立不久,我國政府編制了從1953年到1957年發(fā)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杭絲聯(lián)”正是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由周總理親自批示建成的。1956年6月6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家計劃總投資5000萬元增補“杭絲聯(lián)”項目。當時國家聘請了前蘇聯(lián)專家在運河之旁幫助設計了這座占地2萬平方米的鋸齒形廠房,這是一種蘇式的廠房,在能源不足的當年,很能滿足采光、通風、散熱的工藝要求。最后由原民主德國專家監(jiān)理,這是中國第一個也是東南亞最大的絲綢制作廠房。

如今的“杭絲聯(lián)”,還保留著錯落有致的廠房,縱橫交錯的管道,斑駁的紅磚瓦墻以及墻壁上各個不同時代的標語,昔日轟鳴的廠房,如今成了藝術家展示創(chuàng)意設計的舞臺;巨大的鍋爐和機器,現在已是引人矚目的裝置藝術;偏僻的機房,則成為諸多設計師的聚集地;鋸齒狀廠房、砂輪機、巨型排風扇、老式繅絲機、一個一個磚頭筑成的凹凸墻……這是一家老工廠的意識轉型,也是一個舊企業(yè)的華麗轉身,由創(chuàng)意演繹成為創(chuàng)意人的時尚天堂,見證了時代的變遷。

江墅鐵路從江干閘口至湖墅拱宸橋,故而得名,全長16.135公里,是杭州最早的一段鐵路。

自中日甲午戰(zhàn)爭結束簽訂《馬關條約》(1895)之后,拱宸橋地區(qū)淪為日本人的“租界”,市面曾一度畸形繁華,江墅鐵路的運行為當時拱宸橋地區(qū)的經濟繁榮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到抗日戰(zhàn)爭前夕(1937),拱宸站年進出旅客近60萬人次,可見當年的興旺景象。民國33年(1944),艮山門至拱宸橋的鐵路被日本人全部拆除,江墅鐵路不復存在。解放后,政府在江墅鐵路的路基上修筑了紹興路。

參觀完“杭絲聯(lián)”,抬頭即見馬路對面有一鐘樓,細瞧似為一公園,于是走近一游,原來為江墅鐵路遺址公園。它是杭州市唯一獨具特色的鐵路遺址公園,位于登云路南側,金華路東側,占地10畝。

老式蒸汽機火車頭,火車頭重125噸,兩條鐵軌長45米。在如今的高鐵時代,已經把人與鐵路完全隔開,時代在進步的同時,也喪失了很多原始野趣。今日又一次看到老式蒸汽機火車頭,居然漫出舒服之感。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