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 置之度外
【拼音】: zhì zhī dù wài
【解釋】: 度:考慮。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成語故事】:
西漢末年,劉秀起兵打敗了王莽的新朝,又鎮(zhèn)壓和收編了河北、山東一帶的農民起義軍,在洛陽建立東漢王朝,自己做了皇帝(即光武帝)。
在東漢建立之初,國內尚未統(tǒng)一,許多地方勢力占據某些州郡和東漢抗爭。有的雖然表示臣服東漢,實際上都仍舊保留地盤,并不甘服。而部分比較強大的農民軍也相當活躍。劉秀花了5年多時間,才算打下了一個基本統(tǒng)一的局面,只剩甘肅的隗囂和四川的公孫述兩大軍閥。這時,隗囂表面上已向劉秀稱臣,并且把兒子送到洛陽任官,表示歸順。公孫述自稱蜀王,擁兵數十萬,盤踞四川山區(qū)。因交通困難,劉秀對這兩個人,暫不想征戰(zhàn),企圖把連續(xù)苦戰(zhàn)多年的部隊好好整頓和休養(yǎng)一下再說。據《后漢書·隗囂傳》載,當時劉秀曾對將領們說:且當置此兩子于度外耳?。ü们野堰@兩人丟在一邊,暫不考慮吧?。┖髞?,劉秀終于發(fā)兵,先消滅了隗囂,接著又把公孫述的獨立王國攻破。
上述《后漢書》所載劉秀那句話,就是成語置之度外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