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歷史典故 >

歷史典故:抱甕老人

孔子的學生子貢到南邊的楚國旅游。他在返回晉國經過漢水南邊時,看到一位老人正在給菜園里的蔬菜澆水。那位老人挖了一條渠道,一直通到井邊。老人抱著一個大水罐,從井里汲水。水沿著渠道一直流到菜園子里。他不停地用水罐汲水,累得上氣不接下氣。雖然他費了很大的力氣,但是工效卻很低。

于是,子貢走過去對老人說:“老人家,現(xiàn)在有一種機械,用它來澆地,一天可以澆一百畦呢,用不著費很大的力氣但工效卻很高,您不想使用它嗎?”

澆水的老人抬起頭,看了看子貢說:“你說的是什么東西?”

子貢十分認真地對老人說:“將木頭砍鑿加工,做成一種機械,讓它的后面重,前面輕,用它來提水,就像把水從井里連續(xù)不斷地抽吸出來一樣,水流得很快,嘩嘩地卷起的浪花簡直像開水翻滾一樣。這種機械名字叫做橰(gao)。”

澆水的老人聽了子貢的話卻憤憤然變了臉色。他不以為然地譏笑說:“我聽師傅說過,世上如果有取巧的機械,就一定會有投機取巧的事情;有投機取巧的事情,就一定會有投機取巧的思想。一個人一旦有了投機取巧的思想,就會喪失純潔的做人的美德;喪失了純潔的美德,人就會性情反常;而一個人要是性情反常的話,他就會和社會、自然不合拍,成為一個與天地自然社會不相容的人。你所說的那一種機械我并不是不知道,只是因為我覺得使用它,就是在于投機取巧的事,而做投機取巧的事是很可恥的。”

子貢聽了這個老人的一番話,像自己做了什么錯事一樣,難為情地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個抱甕老人所說的一番道理,看起來有一些邏輯推理的正確性,然而他在機械效用上借題發(fā)揮,把刁鉆、險惡與機敏、智慧混為一談的做法則是錯誤的。這則寓言告訴我們,在新事物面前抱殘守缺的人,做起事來不但吃力不討好,而且還會被后人笑話。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