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名人故事 >

僅有的“自由”-共產主義活動家

    1840 年 2 月,在德國杜伊茨一個黑洞洞的軍營暗堡里,一個嬰兒誕生了。
他,就是后來成為國際共產主義活動家的奧古斯特·倍倍爾。
    倍倍爾出身貧寒,父母早亡,為了謀生,他十四歲就進了一個手工作坊當上鏇工學徒。
    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的德國,手工工場正向著機器生產過渡,資本主義在迅速發(fā)展。資本家為了加強競爭,殘酷地從工人和學徒身上榨取血汗。倍倍爾的學徒生活當然逃脫不了整個社會環(huán)境的制約。他每天早晨五點鐘開始干活,一直干到晚上七點,中間沒有休息。他唯一能夠外出的時間是星期天上午——作坊主準許他上教堂做禮拜。倍倍爾像一只囚禁在籠子里的小鳥,當然不愿將僅有的“自由”時間消磨在教堂里。為了免被識破,他總是先去教堂打聽唱哪首贊美詩,由哪個牧師講道,然后溜出去游玩。
    有一個星期天遇到了不測。吃晚飯時,作坊主問他:“倍倍爾,今天去教堂了嗎?”
    “去了!”他大膽地回答。
    “唱的是什么贊美詩?”
    “第十五號贊美詩。”這一說,引得作坊主的兩個女兒在一旁咯咯地笑了起來。
    “哪位牧師講道?”
    “馬丁牧師”。又答錯了,引起哄堂大笑。原來,這天上午,倍倍爾到教堂的時候,因為太早,教堂職員還沒有把當天的贊美詩的號碼掛出來,倍倍爾看到的是上一次的號碼。
    由于這個疏忽,作坊主再也不允許他上教堂了。從此,倍倍爾喪失了僅有的這一點“自由”時間。



僅有的“自由”-共產主義活動家所屬欄目:名人故事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