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我買了一本書叫《做人與做事》。我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覺得自己有很多行為不對。
其中,我做的最不對的就是第一篇《好心態(tài)能改變你的世界》。每個人的內(nèi)心里住著兩個小人兒,一個是“太好了”小人兒,一個是“太糟了”小人兒。“太好了”小人兒,他能把壞事變成好事,把不利變成有利。而“太糟了”小人兒,他無論遇到了什么事情,都要緊皺著眉頭說:“太糟了,糟透了,煩死了!”搞得你對生活失去興趣和希望,但是自從我讀了《做人與做事》這本書,決定要和“太糟了”先生說再見了,和“太好了”小人兒說:“歡迎你回來,‘太好了’先生。”大人們總是說我們這不行,那不行的。其實,讓我們這些少年兒童喊出我能行是很容易的。如果大人們不插手,反而能顯示出孩子們的自身能力。而我不行在我們的頭腦中一旦扎下了根,我們就會變得對做任何事都沒有信心,會覺得離開了父母和老師寸步難行。
爸爸媽媽們,我們考試考砸了,不責怪我們,是相信我們經(jīng)過努力還能考好,因為人的一生中要面臨各種各樣的考試,不能笑對失敗,又怎能笑著迎接成功呢?所以,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家長要不停地、隨時隨地地鼓勵我們,不斷地強化我們“我能行”這種積極向上的意識,幫助我們樹立信心。
我從小到現(xiàn)在只是偶爾幫助別人,偶爾關(guān)心別人。但是讀了《做人與做事》我明白了這樣的道理:你把最好的給予了別人,就會從別人那里獲得最好的回報,你幫助的人越多,你得到的也會越多;你越小氣,就越一無所有。一個人就是一個獨特的世界。如果你想改變你的世界,學會做人與做事,首先就要改變你的心態(tài)。用“太好了”的心態(tài)去對待事情,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的臉上總會掛著微笑,因為生活就是一面鏡子,你對它怎么樣,它就對你怎么樣。用“我能行”三個字來激勵自己,你會找回最寶貴的精神——自信。你不但學回了發(fā)現(xiàn)自己,更懂得肯定自己和鼓勵自己。正像一位作家講的那樣:“一個擁有知識的人,不一定能走遠;而一個擁有自信心的人,卻能走遍海角天涯。”
讀完這本書,我受益匪淺,覺得我們應該學會做人與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