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的時代充滿著誘惑,充滿著競爭,充滿著激情;今天的學生洋溢著熱情,洋溢著驚奇,洋溢著個性。馬克思主義這一認知要求今天的教師們應該做到“關愛學生的人性,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從而為學生的人生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我閱讀了《構建人本主義的英語教學觀》這篇論文,現在談幾點認識與體會,就學于大家。
1、由“純知識傳授”向“情感教育”轉變。
何謂情感?首先它表現為學生與課程本身的情感聯(lián)系。情感固然包括興趣,但它不僅僅是興趣。我們要引導學生將興趣轉化成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以使他們樹立信心,形成克服困難的意志,完成學習任務。應該看到,動機,作為活動、維持和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已被視為重要教學目標之一。在學習中,學生應能對英語產生學習的愿望,并進入適度的興奮狀態(tài),通過體驗學習,發(fā)展和強化英語學習興趣,并逐漸將興趣轉化為穩(wěn)定的學習動機,因此動機的激發(fā)和培養(yǎng)是制約積極學習的重要心理因素。出于個人需要或社會需要,學生持有綜合性動機與工具性動機之分。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注意了解學生的不同動機,進行因材施教,對癥下藥式的教學。情感的第二層意思,即表現為學生在課程活動中獲得積極、愉悅的情感體驗。這才是真正走進學生內心的心靈教學。在課余時間,我喜歡與學生交心談心,盡可能地使我成為他們知識上的學友、生活上的益友、心靈深處的知心朋友;在課堂上,我經常通過生動的語言、親切的教態(tài)、熾熱的情感,來營設一種符合教學目標、突出課堂主旨的充滿情感的立體教學氛圍,讓學生體驗、使學生心靈得到震撼,從而使情感得到升華。這種情感在學生心里保持得越久,越能激發(fā)他們的內驅力,激發(fā)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熱情。
2、由“偏愛優(yōu)等生”轉向“重視學習有困難的學生”
在教學中有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教師往往偏愛少數尖子生,提問找優(yōu)生,演板找優(yōu)生,甚至連談心也找優(yōu)生,而對“學困生”卻有厭惡之情,歧視、冷淡、體罰、挖苦“學困生”的現象時有發(fā)生,致使尖子生有了更好的發(fā)展的同時,“學困生”卻越來越差,造成嚴重的兩極分化。
我覺得作為教師,首先要做到不能放棄每一個學生。要大搞“水漲船高”,不搞“水落石出”。要改變對“學困生”的態(tài)度,關心他們,愛護他們,要傾注更多的情感與精力于他們身上,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不但要平等對待他們,給他們以同等的國民待遇,更要優(yōu)待他們,上課多提問,課后多輔導,使他們從心底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和誠心,感受到老師的期望,感受到老師的肯定。心靈的溝通能使學生對你所教課產生濃厚的興趣,使學生由厭學轉化為愿學、愛學、樂學。這樣他們會不斷進步,不斷提高。從而完成自身由“差”到“優(yōu)”的轉化。
3、由“教會書本的知識”轉向“教會學生學習的能力”
只注重教師教,而忽視學生學的現象,是導致所學的知識不能落實,教學質量不高的根源。要提高教學質量,實施素質教育,讓所有學生都能學好英語,就要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從理論上講,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英語,同樣地在教師指導下也能學會學英語。學生能否學會學習,關鍵就在于教師是否有教會學生學習的自覺意識和教學對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由“授之以魚”轉向“授之以漁”。采用科學方法,不僅讓每個學生都學會,更重要的是讓每個人都會學。要轉變那種“只管教,不管學”的錯誤觀點,真正讓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學”,學會“怎樣學”,明確“學什么”。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4、由過去的“死記硬背,機械學習”轉向現在的“智學英語,樂在其中”
英語教學應當以調動和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因素為基本著眼點。在遵循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和英語本身的規(guī)律的前提下,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聯(lián)系到自身經驗和知識背景,給學習材料賦予意義,學生才能有效地學習,體驗到學習的進步,這樣才能從學習中獲得快樂。英語教學首先是智學,通過發(fā)揮學生智力因素的作用,學生才能感到學習內容容易學,學生體驗到自身的進步之后,才能獲得學習的快樂和樂趣,而后才能進一步多學。我認為,學英語要提高效率,就要調動和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就要用智慧學,用心學,動腦學。這樣學習才會有靈性、靈氣、靈感,才會體驗到“智學英語,樂在其中”。智學英語是實現易學、樂學、快學的有效途徑,是達到“書山有路巧為徑,學海無涯樂作舟”理想境界的必由之路。智學英語還意味著,在活動教學或用英語做事的過程中,不要忽視教學過程所涉及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系統(tǒng)性。
望各位前輩和英語同行不吝賜教。
《構建人本主義的英語教學觀》——山東蒙陰縣第三中學唐培勇張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