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杜威教育名篇》,感覺自己一邊讀著,一邊對其中的遣詞造句都要一一品味、琢磨才能似懂非懂地和自己的教育實踐聯(lián)系起來,頗費時間,也頗費精力。但讀到其教育上的興趣和努力,馬上從腦海中跳出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因此,讀書筆記也就這方面來簡單談談吧。
細心的教師會觀察到,有些學生剛入學時,對學習充滿了興趣,充滿了積極性。他們在教師的教育下滿足了求知欲,提高了自尊心,取得了教師和家長的贊揚與歡心,他們越學越想學,越學越有興趣,積極性很高。有些學生由于某種原因而沒有能滿足求知欲,磋傷了自尊心,他們沒能以行動獲得教師與家長的歡心,他們越學越難,越學越苦,越學越灰心,最后完全喪失了對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并趨向某種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標志著一個人參加某種活動的積極性,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表現(xiàn)。從生理上講,興趣能使大腦皮層經常處于興奮狀態(tài)。從心理學上講,興趣是一個人有選擇地、愉快地探求知識并有情緒體驗色彩的一種意識傾向。
興趣是在環(huán)境和教育的影響下形成和發(fā)展的,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興趣我認為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視學習目的性教育和知識、技能的傳授
興趣是建筑在需要的基礎上的,一個人有了求知的需要,才可能有學習的積極性、健康的興趣指向。因此,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性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間接的學習興趣。
事實說明,人對不了解或不甚了解的事物,對力不勝任的活動很難產生興趣,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得同時從加強有關知識的儲備和技能的訓練入手。
二、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興趣
活動是培養(yǎng)興趣的基本途徑,只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才能讓學生廣泛接觸事物和現(xiàn)象,進而產生某種認識傾向,萌發(fā)興趣。因此,教師除了以豐富的教學內容、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滿足學生的求知外,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進行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三、既要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興趣,又要培養(yǎng)學生有一定的中心興趣
小學生的興趣常常是不穩(wěn)定的、不持久的,容易變化。他們最感興趣的是鮮明的、富有情緒色彩的故事情節(jié),他們時刻關心的是和他們本身有聯(lián)系的富有情感的東西。
教師應針對小學生興趣的特點,在課內外對學生進行具體指導。既要培養(yǎng)他們對各科的學習有興趣,又要根據(jù)他們的具體學習情況,培養(yǎng)他們的中心興趣。當然要特別注意防止他們在一定的時期內,由于過分迷戀于某種課外活動而影響功課的學習。
四、重視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的轉化
課堂教學中,教師豐富的教學內容、形象的直觀教具,教師生動富有感情的語言,使學生對教學過程感興趣,并獲得知識,這就是直接興趣。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下,懂得了學習語文有利于學好其他學科,將來還可以順利地讀書寫作,使學生從而產生對語文的興趣,這就是間接興趣。
兩種興趣都有利弊,直接興趣由于事物在眼前容易產生,然而也容易消失和淡薄。間接興趣的目標比較抽象,興趣一時也不易形成。為了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應該將兩種興趣不斷轉化。
比如,學生拿到“看圖學文”的圖片,被色彩鮮艷的畫面吸引,從而喜歡它,仔細地觀察它。當教師借助圖片的直觀形象喚起學生的識字興趣后,就應當自然地轉化到間接興趣上去,讓學生懂得識字的作用。當教學內容難度大,學生感到困難時,教師應及時將學生的興趣轉化到直接興趣上。
其實,間接興趣是興趣的終極目的,只有具備了為一定目的而學的間接興趣,興趣才能得以維持、穩(wěn)固和發(fā)展,學習的自覺性才能得到發(fā)揮。所以,教師應想方設法培養(yǎng)學生的間接興趣,達到“我要學”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