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書籍變遷史”可廣了,先是我三四歲看的連環(huán)畫,五六歲學了一些拼音,便開始看帶拼音的童話書籍,上小學三四年級時,慢慢開始向詩歌、小說、散文方向發(fā)展。隨著年齡的增長,我的學習生活也與書密切相關起來。
我四年級的時候,在電視上看到了“漢字英雄”這一檔電視節(jié)目,它就是考驗參賽者的識字量。我看了一期后,才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那么多的漢字都有那么多有趣的故事,而且有些字可以和另一個互相交換,意思也不會變。當然,中間有三分之二的字我不認識。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便下決心要把這些字弄懂,每一期節(jié)目我都不錯過,一邊看,一邊把不認識的自己下來,看完后,就用字典把不認識的字都弄清楚。慢慢的,我養(yǎng)成了勤查字典的好習慣。錯字變少了,還改正了不少生活中的口誤,識字量也擴大了。比如,“打破砂鍋問到底”這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諺語,但這個只是一種說法,還有一種是“打破砂鍋璺到底”。
查閱字典成了我學習的好辦法,讀散文更是我養(yǎng)成好習慣的一個重要途徑。我讀了《荔枝蜜》深深的被小蜜蜂勤勞和作者優(yōu)美的語言所打動,它讓我懂得了勞動的可貴;《鳥的天堂》作者巴金爺爺用那種感覺比較貼近生活,輕快、活潑的語調(diào)來把我們吸引,它讓我把這個萬鳥齊居的環(huán)境也現(xiàn)在的環(huán)境比較,我又領會了保護環(huán)境的真諦;朱自清《背影》中的那父親拖著微胖的身子穿過鐵軌買橘子的那幾個動作,加上那讓作者難忘的背影讓我對這位普通如沙粒但又璀璨如明星的老父親深感敬佩,我又悟到了孝敬父母的含義……
書是我的朋友。有一個人說的好“書是拯救人類靈魂的良藥”。果真如此,書,使我的言行舉止更加有禮貌,思維更加敏捷,對知識更加渴望、向往。我一生的良師益友——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