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奶奶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農(nóng)民,中國農(nóng)民的淳樸和勤勞都在奶奶身上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歲月的蒼桑早已刻在奶奶那滿是皺紋的臉上。
奶奶總是在不停的忙碌著,干的活可多了,田埂上到處可見我奶奶的足跡。當年為了籌措我爸爸上學的費用,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了,隨便喝一兩碗粥,就到田上去干農(nóng)活了,有時忙起來,連午飯都是啃兩口自帶的烙餅解決,要干到天黑才回家。爺爺幾次勸她休息會兒,可奶奶卻說:“我還有活要干呢!干完再休息。”春夏秋冬,年復一年,奶奶總有干不完的活,這讓我明白了什么叫“揮汗如雨”,什么叫“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也讓我懂得了勞動的艱辛和生活的不易。奶奶用她那勤勞的雙手為這個家撐起了一片藍天。
爸爸常對我說,他在外地上學時,奶奶經(jīng)常給爸爸寄錢用,每次爸爸收到,都覺得有千斤重,淚水也常在爸爸的眼眶里打轉。奶奶寄得錢都是一元兩元攢起來的,可見當時家里的經(jīng)濟狀況是多么艱難,奶奶說過:“就算砸鍋賣鐵,也要讓兒子念書。”
奶奶還非常節(jié)儉,平常都舍不得上街買菜,吃的菜都是自家地里種的。偶爾過節(jié)時,才在飯桌上添一兩個葷菜,所以奶奶肚里沒多少油水,身體也一直很瘦,但奶奶仍然把笑容掛在臉上,充滿了樂觀的心情。
奶奶好像一位艄公,把別人送去了理想的彼岸,可自己的彼岸卻不知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