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讀后感 >

柴靜看見讀后感600字 柴靜看見讀后感

柴靜,央視知名記者、主持人。

相信如果柴靜小姐拋開電視節(jié)目的話,大概會是個出色的文字記者?!犊匆姟愤@本書,人物鮮活,故事真實,感情質樸,細節(jié)動人。一本400多頁厚實的書,分兩次竟能夠讀完,這也許得益于她的文字寫得踏實,沒有戾氣。

何為戾氣?就是不滿、忿忿不平、攻擊式的利劍。

不同于尖銳的政治時事記者,看柴靜的文章,不會有太多讓你感到不適的地方??陀^地來說,讀這本書,就像是帶你淺淺地經歷她在央視工作的十年,十年中她用肉眼所看見的畢生難忘之場景。

《看見》并不是零零散散的故事或片段,而是一個人所經歷的真實的十年。柴靜的新聞始于生命,最終也回歸生命與人生的思考。2003年的“非典”讓她最直觀看到死亡與生命,以及人在死亡面前最真實的態(tài)度。如果說一個人沒有看過生命如何消亡,他就無法真正理解人或者生命。陳虻是柴靜在新聞中的引導者,他的逝去,讓三十而立的她再次思考生命與人生。

書中的這十多個故事,并不是刻意挑選,也不是那些最轟動的節(jié)目,而是每一個故事之間都被一種叫做“理解”的東西串聯(lián)起來。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被其他人影響的過程,而人真正的成長來自于自己的經歷,也來自于對經歷的理解??匆娝说娜松鋵嵰簿褪强匆娮约?。

用柴靜同事王開嶺的話來說:“做新聞,就是和這個時代的疾病打交道,我們都是時代的患者,采訪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間的相互探問。”

用柴靜自己的話來說,“當一個人關心別人的時候,才會忘記自己。”“理解的基礎是感受。人能感受別人的時候,心就變軟了,軟不是脆弱,是韌性。”

400多頁的書,也沒上幾張個人照片,弄幾個名人;不寫八卦、不扯段子、不擺朋友錄;不肯將就成文,篇篇使勁全力,滿心滿意都在紙上。憑自身的采訪經歷,事后反思,連綴成篇,看似“小”,實則寫的正是那個大大的中國,和中國的人。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