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了電影,人類生命又可以延長?!蹦巢坑捌羞@樣的臺詞。作為當前社會的一種高級視聽享受,電影是我們休閑放松的很好選擇。
電影從誕生到現(xiàn)在,不過一百多年時間。1895年12月28日,法國盧米埃兄弟用自己發(fā)明的放映攝影兼用機放映了影片《火車到站》,標志著電影的誕生。(注一)
此后一段時期里,人們看到的電影只有畫面沒有聲音,演員的對白一般通過動作以及插入字幕來展現(xiàn)。后人給這類影片取了個堂皇的學(xué)名,叫“默片”;還有個俗名,叫無聲電影。演無聲電影出名的演員,以卓別林為代表。很多人記憶中都有他的形象:鼻子下留著一撮烏黑的小胡子,緊上衣與肥褲子別扭地穿在身上,手舞一只手杖,滑稽地出現(xiàn)在黑白銀幕上,從不說一句話。
事實上,不是他不說話,而是以限于當時的電影技術(shù),他的話沒法與影像同步播出。
為了能讓電影說話,無數(shù)電影工作者、科學(xué)家前赴后繼參與進來,好像都怕慢了一步,被別人搶了先。
一個科學(xué)天才也來了。
他就是人稱“發(fā)明大王”的愛迪生。
攝像技術(shù):同時記錄聲音和圖像
愛迪生很清楚,無聲電影出現(xiàn)不少時日,攝像技術(shù)也已經(jīng)成熟。要完成無聲電影向有聲電影的轉(zhuǎn)變,關(guān)鍵是解決聲音的錄制和還原。當時,部分無聲電影的配音是樂隊現(xiàn)場伴奏的,因此不存在錄音和還音問題。但樂隊不可能隨電影四處跑。如何把聲音與畫面結(jié)合起來,成了許多科學(xué)家研究的首要課題,愛迪生也不例外。
這次,愛迪生想到的是自己平生的第一大杰作——留聲機。1877年,他在新澤西州成功研制第一臺可以錄取和復(fù)制聲音的留聲機(注二)。愛迪生給助手威廉·肯尼迪·勞里·迪克森(注三)布置了一個任務(wù):設(shè)計一種“能看到圖像的留聲機”。
迪克遜原是美國戈爾克街某工廠的實驗部主任,以擅長制造巨型發(fā)電機聞名。他不僅攝影技術(shù)一流,而且做事認真,具有嚴謹?shù)墓ぷ髯黠L(fēng)。加盟愛迪生公司后,迪克遜在馬萊攝影槍原理的基礎(chǔ)上,研制成了一種初具現(xiàn)代攝影機雛形的電影視鏡,即活動攝像機。這個機器有效解決了活動攝影的問題。
迪克遜在愛迪生的支持下,帶領(lǐng)團隊加班加點改進留聲機。一年后,他們把留聲機的滾筒和一個較大的鼓結(jié)合起來,并在鼓上覆蓋針眼大小的微縮照片。這就是著名的留聲視鏡。
留聲視鏡拍攝原理如下:拍攝時使用兩種底片,一種攝取畫面,一種記錄聲跡;經(jīng)過處理,聲跡和畫面合印在一條正片上。留聲視鏡有效解決了照片就與留聲機的記錄同步的問題,為有聲電影的發(fā)明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1888年10月 6 日,迪克遜及團隊在實驗室第一次展示“留聲視鏡”,以及會說話的對白片。愛迪生一邊為視鏡的聲畫同步而驚嘆,一邊暗暗著急。搞機械出身的他深知,“留聲視鏡”只是一種機械裝置,根本解決不了聲音連貫的記錄方式與視覺畫面的線性記錄方式間的矛盾;因此“留聲視鏡”拍出來的電影聲畫都會錯位。十天后的10月17日,為保護未來的這項專利發(fā)明,愛迪生向國家專利局呈上一份申請報告,稱自己正在研制一種“像留聲機之于耳朵一樣,對眼睛發(fā)生作用的機器”,這個機器叫作“活動電影放映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