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名人故事 >

名人愛國故事:首辦集美學校_2000字

陳嘉庚(1874-1961年),字科次,福建廈門市集美鎮(zhèn)人。他是一位愛國華僑。17歲時南渡新加坡,先是協(xié)助父親經營米店,后經營罐頭、橡膠業(yè)等,成為東南亞橡膠王國四大開拓者之一。又兼營其他業(yè),以華僑大實業(yè)家之名蜚聲海內外。
他錢財雖多,但自奉甚儉,多用于辦學,先后在家鄉(xiāng)集美辦有男子小學、女子小學、男子師范學校、男子中學、水產航海學校、商業(yè)學校等。合稱集美學校,又獨資創(chuàng)辦了廈門大學。創(chuàng)辦和資助了近百所學校,而且在海外也創(chuàng)辦并贊助了許多學校,培養(yǎng)了大批人才。因此,毛澤東贊譽他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人們也將他視為“華僑愛國愛鄉(xiāng)熱心教育事業(yè)的楷?!?。
首辦集美學校
陳嘉庚17歲時,由于南軒私塾的塾師陳寅去世,私塾也因此停辦了,于是陳嘉庚失學了,父親便讓他去新加坡做生意,想著自己即將要離開母親了,陳嘉庚十分痛苦,但為了以后的路,他首次登上了出洋的旅程。來到了新加坡,協(xié)助其父經營米店。不久,其父破產,陳嘉庚獨立經營后首先償還了父親的全部債務,獲得良好信譽。此后事業(yè)也很順利。
陳嘉庚雖然在國外過上了優(yōu)越的生活,但是他從小長于故土,對遠在故里的母親和鄉(xiāng)親十分想念。1893年秋天,陳嘉庚按照母親的意屬返回家鄉(xiāng)結婚。結婚以后,他看到家鄉(xiāng)兒童失學的情況,那些兒童因失學而結隊成群,裸體游戲,成天在街上淘氣惹事。他想,那種情況,近則敗壞風俗,遠則貽誤民族前途,怎么辦?于是陳嘉庚決定用自己不多的積蓄創(chuàng)辦一所學校。他很快便把這種想法變?yōu)樾袆印?895年陳嘉庚出資兩千元建起了“錫齋學塾”,這是他捐資辦學的開始。
1912年9月,滿懷報國之志的陳嘉庚重返祖國。他這次回國的目的是想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創(chuàng)辦新式學校,不僅要教國語、數(shù)學、自然、地理、歷史,還要教音樂、美術、體育,要分班上課,要使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這就要使學校有一個統(tǒng)一的規(guī)模,必須全體團結一致,停辦各房私塾。而當時集美陳姓各房矛盾很深,陳嘉庚以獨自承擔新辦小學的全部經費為前提,耐心地勸說各房房長,最后把他們全都說服,大家終于都來支持他的辦學計劃。
校舍該建在哪里呢,集美村內住宅疆密,找不到合適地點。村外公私墳墓密布,加上當時人們迷信風水?不肯遷移墳墓,說那樣動土會驚動祖先,使兒孫不得安寧。也無法找到地方。幸好陳嘉庚住宅附近的村外有一口大魚池,面積數(shù)十畝,是早年從海灘圍堤而成的。于是他出資二千元向主人買下魚池,作為集美小學的校產。1913年夏天,可容七個班的教室和附屬房屋的全部校舍竣工,集美小學遷入新址。從此,陳嘉庚首辦新學的事際在當?shù)貍鳛槊勒劇?br/>籌建廈門大學
1919年5月,陳嘉庚的同胞兄弟陳敬賢來到新加坡,陳嘉庚把海外企業(yè)的工作與他交接后,就啟程回國了。
陳嘉庚這次回國又有什么舉動?一是決定把在新加坡的價值數(shù)百萬元的不動資產全部捐作集美學校的永久基金;二是當時,福建連一所大學也沒有,他想在廈門建一所大學。
1919年6月陳嘉庚回國長住,來到集美,親自勘察地點,選擇了當年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演武場作校址。因為這里不僅風景優(yōu)美,環(huán)境清靜,還孕育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自立于世界的偉大精神。他把家中積存的四百萬元全部拿出來,宣布要倡辦廈門大學。
1922年,廈大校舍落成,其設備的完善,在舊中國絕無僅有。要維持這樣一所大學談何容易!陳嘉庚幾次向比他資金雄厚得多的某些華僑實業(yè)家募捐,不料他們竟一毛不拔!他不得不獨自挑起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兩個重負,每月至少支付三萬元經費。就是在最困難的時候,他也堅持:企業(yè)可以犧牲,學校不能停辦!
那些年來陳嘉庚辦學的實踐表明,辦學不是一個人的行為,也不是有了錢就能辦好的,它是一個群眾的、社會的行為,必須有一批高水平的人才參與才行。于是他不惜巨資購置教學設備,請留學美國的林文慶博士擔任校長,高薪聘請著名學者出任教授。
創(chuàng)辦廈門大學時,正是“五四”運動開展的時候。到處宣傳民主和科學;宣揚新思想、新知識;當時蔡元培提出了教學要“兼容并包”的方針。所以廈門大學是在“五四”運動風起云涌的形勢下誕生的。
陳嘉庚對當時新文化運動的主導思想也十分推崇,因此,他鼓勵師生進行各種主義的學術研究,邀請各流派的人物到學校進行演講,如魯迅、蔡元培、黃炎培、馬寅初和杜威等國內外著名學者都在廈門大學作過講演。在圖書館里,可以閱讀到各種政治流派的書刊,包括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向導》、《中國青年》雜志等。
這就使廈門大學成了當時福建的“民主堡壘”,中國共產黨、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很早就在廈門大學開展活動了。
竭誠報國精神可嘉
陳嘉庚用一生的心血,無私的愛,對祖國的教育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他愛國興學的帶動和影響下,廣大華僑華人熱心興學蔚然成風,在國內各地僑鄉(xiāng)由華僑華人出資興辦的學校比比皆是,海外華僑華人也積極辦學,陳嘉庚在海內外開創(chuàng)民辦學校一代新風其深遠影響是不可估量的,比他直接辦的學校要大千百倍,換言之,即起因于陳嘉庚先生所造成的興學風氣,正是出現(xiàn)了一個陳嘉庚,另外的“陳嘉庚”也隨之而出,形成了一個陳嘉庚系列,如陳嘉庚女婿李光前,宗親陳六使,他們除全力支持陳嘉庚創(chuàng)辦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外,李光前先生還在南安創(chuàng)辦國專學校,還每年捐出大量款項作為興學經費;陳六使在新加坡創(chuàng)辦南洋大學,劉玉水在惠山創(chuàng)辦荷山中學,李嘉誠捐資辦汕頭大學,包玉剛捐資興辦寧波大學,都是在陳嘉庚興學風氣影響下出現(xiàn)的壯舉。他們真是陳嘉庚未竟功業(yè)后人發(fā)揚光大,令人由衷感到喜悅、欣慰。足見陳嘉庚先生愛國興學名震中外,感動、激勵華僑華人熱心興學,興我中華。
嘉庚精神,恩澤萬代。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