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在人生征途中,因種種原因,有許多人會出乎意料地遭遇失去——失去財物,失去既得利益,失去肢體健康健全,失去升學、就業(yè)、晉級、發(fā)財?shù)臋C會……萬一遭遇失去,我們該如何面對?
面對失去,應坦然視之。據(jù)史書記述:漢桓靈間,太原孟敏行途中不慎失手打碎瓦甑,掉頭不顧,徑然前行。名士郭泰見而奇之,隨尾問其故,孟曰:“瓦甑已破,不復能用,顧之何益?”孟敏在瓦甑破碎后那種“掉頭不顧”的態(tài)度,值得我們仿效。那珍愛的東西、那美好的夢境,一旦失去了,就平靜地讓它失去!如果沉浸于對失去的惋惜中,悔恨中,痛苦中,那么,不僅會損害自身的健康,而且會失去前行的勇氣和動能。
面對失去,應自信自強。李白詩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復還來。”陸游曾題:“山窮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遭遇失敗,陷入困境時,我們應有李太白的自信;錯失良機,前途茫然時,我們應有重新開創(chuàng)的決心。古往今來,許多有志之士遭遇失去、身處困境卻努力自強,他們終于活出卓越的人生。報載:嶺西礦女工白素珍下崗失業(yè)后,不抱怨,不消沉,先是替別人打工,之后抓住外貿(mào)公司策劃柳編工藝品的機遇,借助父親會柳編的手藝,創(chuàng)立了小小的柳編廠,經(jīng)過一番努力,其產(chǎn)品遠銷美國、日本、德國、意大利和法國,創(chuàng)出了一個年外銷數(shù)十萬元、且擁有專利產(chǎn)品的私營企業(yè),而且還為近百名下崗女工創(chuàng)造了就業(yè)崗位。白素珍下崗不失志、創(chuàng)業(yè)成老板的事跡表明:自信自強,有可能失一得百。
面對失去,要揚起理想的風帆。論失去,前蘇聯(lián)作家奧斯特洛夫斯基堪稱為失去得最多的人:他僅念過三年小學,青春消逝在疾馳的戰(zhàn)馬與槍林彈雨中。16歲時,他在與白匪的戰(zhàn)斗中腹部與頭部嚴重負傷,右眼失明;20歲時,又因關(guān)節(jié)硬化而臥床不起;32歲時,雙目失明,四肢癱瘓,全身不能活動,雙手喪失寫字的能力,連轉(zhuǎn)動頭部也極為困難。但是他心中有為人類的解放事業(yè)而奮斗的崇高理想,有一種要對自己的黨和工人階級盡些力量的熱望,因此,他放棄了退役后政府讓他養(yǎng)病的清閑,忍受著病痛的折磨,努力學習另一種戰(zhàn)斗的武器——寫作,以筆、到后來是口授,頑強地、努力地為青少年創(chuàng)作小說,終于在病榻上創(chuàng)作出了贏得世人廣泛稱贊和捧讀的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小說。面對最慘烈的失去,高揚理想的風帆,奮力開拓創(chuàng)新,建樹不朽的業(yè)績,這就是偉大的奧斯特洛夫斯基!這偉人的生平和業(yè)績表明:面對失去,不僅要坦然應對,自信自強,而且要開闊胸襟,樹立起為祖國、為人民作奉獻的崇高志向。志存高遠,就有前進的動力,就會有科學的應對之策,進而能收獲令自己滿意、讓別人羨慕的碩果!
暴風雨過后,彩虹分外絢麗!愿以此與失去者共勉!
坦然面對失去
飛速行駛的列車上,一位老人剛買的新鞋不慎從窗口掉下去一只,周圍的旅客無不為之惋惜,不料老人毅然把剩下的那只也扔了下去。眾人大惑不解,老人卻坦然一笑:“鞋無論多么昂貴,剩下一只對我來說就沒有什么用處了。把它扔下去就可能讓揀到的人得到一雙新鞋,說不定他還能穿呢?!崩先丝此品闯5呐e動,體現(xiàn)了他清醒的價值判斷,與其抱殘守缺,不如果斷放棄。這種坦然面對失去的豁達心態(tài),令人頓生敬意,也令人深思。
一般來說,人們總是習慣于得到而害怕失去。?盡管“有得必有失”的道理人人皆知,但人們依舊認為得到了可喜可賀,而失去則可惜可嘆。每有所失,總要難受一陣,甚至為之痛苦。
人生雖短,為了不虛度光陰,使生命盡可能卓越,我們的確應該追求得到,努力用智慧和汗水創(chuàng)造業(yè)績。然而,我們也應該正確看待失去,學會忍受失去。為了成就一番事業(yè),有時不得不失去一些感官的享受;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主要人生目標,有時不得不“丟卒保車”;尤其是為了不玷污自己的人格,有時不得不失去一些利益,比如金錢——那種只要出賣良心或尊嚴就可以得到的金錢。
坦然面對失去,需要及時調(diào)整心態(tài),首先要面對事實,承認失去,不能總沉湎于已經(jīng)承認失去,不能總沉湎于已經(jīng)不存在的東西之中。得到和失去其實是相對的。為了得到、需要失去,因為失去一些,可能意想不到地得到了另一些。民間安慰丟東西的人總是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笔聦嵳侨绱?。與其為了失去而懊惱,不如全力爭取新的得到。應該明白的是,有時失去并不一定是損失,而是放棄,是奉獻,是大步躍進的前奏或序曲,這樣的失去,不也是了事嗎?
坦然而對失去,不是像有些人那樣自我姑息,也不是像某些人那樣“看破紅塵”,碌碌無為地茍活。坦然面對失去,就是胸襟更豁達一些,眼光更長遠一些,經(jīng)常為自己整整枝,打打杈,排除那些不必要的留念與顧盼,以便集中精力于人生的主要追求。這樣,大而言之,有益于社會;小而言之,有益于自己。
坦然面對失去
前不久,同室的舍友把我的復讀機弄壞了,我很惱火,亦覺的可惜,但這一切都幾乎無法挽留一句對不起也就過去了,很遺憾,她沒有任何表示,甚至一句對不起都沒說,當我試問她如何弄壞時,她反用一種不耐煩的表情和帶責備的語氣回答我:"我怎么知道?"我當時我火亦為她的為人感到可笑,我沒有與她翻臉的意思,只是心里感到很冤,同時對這個世界感到無助,很可笑:如果弄壞別人東西的是我,我一定會很愧疚,并且想方設(shè)法去補償她,人啊人,為什么如此不同"我用我的理智告訴我:你不可一那么小氣,讓它過去吧,如果你要與她翻臉的話你會在眾人面前失去形象,你會失去一個甚至多個朋友,你一定要學會容忍,就當你用"寬闊"的胸襟去寬容別人的過錯,去坦然面對失去.
可是,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思考,別人不會刻意記住我的大度,也不會真正切身體會同情我的感受,這事只是她們生活中的一段小插曲而已,倘若我真的給她臉色以捍衛(wèi)自己的利益,在場的各位一定會永遠記住我的刻薄,吝嗇.甚至會把這種看法一個個的傳播出去,糟糕點的就是如"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是決不允許自己的這種形象的,因此當我面對失去的時候,我選擇做一個默默無聞的吃虧者.
是啊,別人的囂張并沒使她們失去什么,別人總是那么受歡迎,人人都愛在她們面前奉承而我看到的卻是她們丑陋的一面,她們并沒有學會愛別人,尊重別人.面對這些現(xiàn)象,我只能承認我是不幸運的人,總是吃虧,不是有句話說"吃虧是福"嗎?你可以說我是阿Q精神勝利法的崇拜者,的確,我的一切怨只能在內(nèi)心沸騰,但我愿意做這樣一個阿Q,因為我承受過的經(jīng)歷過的比它們更多,想的也更深,更遠.我在自己不手尊重的情況下懂得去尊重別人,我堅走進社會那個大舞臺,總會找到與我志同道合的人,欣賞我的人,支持我的人.
也許我的思想比她們更有深度,更符合社交標準,在此之前,我必須坦然面對失去,不,永都要這樣!只有心底坦然,才不會里老是惦記著什么,才不至于活的那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