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電影我看了兩遍,每一次看,都對影片多了一些更深的感悟,能夠說,這部影片真實地再現(xiàn)了我們的教育,在那樣一種教育體制下,兒童的性格被扭曲,天性被磨滅,一個個都成了成人的附庸,聽話成了好孩子的標準。
因為我的職業(yè)是教師??吹竭@部影片,就像看到自我的平時的生活一樣,雖然我的教學對象是中學生,而此刻又在研究兒童。其實,不就應只是老師,還有大多數(shù)的父母們,孩子們都對影片里的鏡頭不陌生。它就發(fā)生在我們周圍。
父母和老師站在成人的角度來安排孩子們,為他們制訂了一系列的規(guī)則。因為我們明白,這些規(guī)則有益于孩子,并且是他們在未來的群體中所務必具備的東西。所以,我們或因為他們聽話,能做到我們期望做的事情而獎勵(小紅花,金錢,電腦等等,形式不一),或因為他們的逆反,不貼合規(guī)章制度而懲罰,甚至選取孤立。我們認為這些很正常,這是對孩子們好。
而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們雖然小,但他們是獨立的個體的人。他們對長輩們,師長們的話是有篩選和鑒別的。一般來說,每個孩子起先都是有把事做好的良好愿望的。像方槍槍,他在剛到幼兒園時,是期望得到小紅花的。那么我們就就應及時鼓勵,及時強化。要把“小紅花”這個強化物用好。這樣,方槍槍必須會進步。
而當老師以嚴厲,“高標準”來要求他時,他選取了放下。然后視線投入了小朋友。孩子們的世界也有和大人世界一樣的時候。其他孩子并沒有接納他。這時他越發(fā)孤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說法。當一個人受人冷落時,會做出一些事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引起別人的關(guān)注。像所有老師眼中的差生一樣。所以,方槍槍在接下來實行了一系列的"壞活動"。老師和同學們對于這種行為,簡單的認為是孩子的品質(zhì)有問題。試想,如果老師在孩子有進步的時候能給他一朵小紅花,在他孤獨時能了解孩子內(nèi)心的想法,在他惹出一系列的“壞事”的時候加以引導,幫忙他,鼓勵其他孩子接納他。我想結(jié)尾就應是另一個樣貌了。這部影片就試著告訴我們,貌似合理而真實的生活中,存在著很多的矛盾。也許有很多像方槍槍這樣的孩子在默默承受著這樣的壓力而無法解救自我。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這天,每個人(哪怕是、尤其是孩子們,包括幼兒)都需要關(guān)注自我的心理健康,抑或是得到別人的心理關(guān)注。作為教師,更就應是學生的知心人,而不是將學生推向“惡”的噲子手。
再來看影片中最重要的道具——小紅花。方槍槍走進了幼兒園,就像走進了一個“紅花會”。條條框框列出:不許說話,不許吵鬧,要自我穿衣服,要聽話,要有禮貌,不許尿床,這一切都是加入紅花會的標準。試想,我們的教育不也是這樣為學生列出許許多多的條條框框嗎?方槍槍的大哭并不起作用,慢慢地他也為小紅花而努力,但他就是不會穿衣服,尿床也不是他能控制的呀。大家一步一步被制度化,方槍槍還是沒有拿到一朵小紅花。槍槍放下了繼續(xù)拿小紅花的欲望。他反抗,他學會欺負其他小朋友,想要脫離老師的控制,把幼兒園的秩序搞得一團糟。他以為只要他兇惡到底,他也會控制好其他事,玩具是能夠搶過來玩的,不會有人敢欺負他的了。方槍槍違反了紀律,所以被孤立了。方槍槍很孤單,他不適應這個世界的游戲規(guī)則,其他小朋友按著老師的說法去做,得到他們以為想要的獎勵,連思想都像是一個模子出的。方槍槍決定脫離這個紅花會,他一蹦一跳地逃離幼兒園,但他想不到原先幼兒園只是一個小的紅花會,外面的世界是一個大的紅花會。幼兒園園長說過:“你別以為離開幼兒園是一件個性高興得事情,其實幼兒園是你一生中最幸福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將來你想回都回不來了。”天呀,方槍槍睜大了瞳孔驚恐地望著這個世界,沒有了去向。是呀,在繼續(xù)的成長中,兒童經(jīng)受的壓力,挫折,限制豈不是更多?
大多數(shù)人就是在這樣的紅花會里長大,多年后的方槍槍也會被同化了嗎?有多少人還是當年的方槍槍?這樣一想,恐懼感頓生。童年呀,多么完美,我們都是那么無憂無慮地過來的,但我們到底被磨滅了什么?我們一向懵懂不知。原先看上去很美,其實并不怎樣美。
在來看老師家長同學們眼中的好孩子好學生。他們的特征往往是比其它小朋友更懂事,更聽話。而所謂懂事是指他們最能聽從家長老師們的教導,最先學會家長老師教他們的東西,比如片中的余倩倩同學就是典型的老師們眼中的好學生,她天天能得五朵小紅花,穿衣拉屎洗手什么都很聽老師們的話,在老師們心中,這樣的孩子就是最優(yōu)秀的。(而在我看來,這樣的孩子已經(jīng)被老師們制定的規(guī)則馴化,童心從那一刻起就已經(jīng)被剝離,)而顯然,方槍槍同學這方面很不盡人意,在班里絕大多數(shù)同學都會自我穿脫衣服的時候他愣是怎樣也學不會,老師要求他們每一天拉出屎來就能夠得到獎勵,他偏怎樣也拉不出來,還不愿洗手,再加上經(jīng)常尿床,一天下來總是一朵小紅花也沒有得到。于是在老師眼里,他就是個落后份子,我想若是還有班級間的什么評比,老師們必須最怕這樣的孩子拖后腿了,實在是怨之還有余,更不用說喜愛了。雖然有很多老師也會盡全力幫忙那些學習困難,或多動的孩子,但是,取得的效果卻未必好。
確實是這樣,在我擔任班主任的時候,我的班上有一個孩子,考試倒數(shù)第一。他并不是一個品德不良的人,相反,他為人善良,樂于幫忙別人。他有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跑的快。代表我們班取得了男子一千五百米賽跑的冠軍。但是,他有很多小毛病。上課說話,做小動作,不愛學習。除了在我的課上很安靜,其他老師不停地向我抱怨,什么影響上課呀,影響考試成績呀,。我也不斷地找他談心,甚至連續(xù)一個多月陪他回家,在路上,給他講一些道理,給他補課。我盡我所能,把所有我想到的辦法都用上了,甚至期末時還給他一個“進步獎”——雖然他并沒有什么進步,但我為了讓他能有一個新的起點,對自我有一些自信。有很多次,我覺得我已經(jīng)感動了他,他向我保證,以后再也不犯錯了??蓻]過多久,又回到了原先的樣貌。在班里依然是老大難。最后,不知什么原因,有一天,他在班里大喊一聲:我不上學啦。就此離開了學校。我去過他家?guī)状?,也沒能在勸說他回到學校。之后,我想,讓他回來,繼續(xù)理解老師的批評,同學的疏遠嗎?很長時光沒見他。之后在一個集會上,他在賣衣服??吹轿遥拖骂^,一句話也不說。我也無言。還能在說什么呢?這就是教育的悲哀,我無力挽回一個學生的前途。這是我教學生涯中花費精力最大的一個學生,
最后卻以失敗告終。是我的無能嗎?是我沒有盡心嗎?是我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嗎?似乎都不是。
有時我在想,也許,將來他會成為一個長跑選手,發(fā)揮他的特長。但是,他的機會被誰剝奪了呢?又有多少像他一樣的學生失去了機會呢?什么時候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讓每一個孩子發(fā)揮所長呢?
再說教師,能夠說,有很多教師都和我一樣,認認真真地在教書育人,為了每一個孩子,操碎了心。我的一個同事,有病了在輸水,聽到班里有人打架,把針頭一拔,就往班上跑。很多老師的敬業(yè)精神讓我感動。但是我又感覺到了教師的無能。教師的個人的力量太小了,有時根本無力改變什么。那么,我們要怎樣來尋求解決的途徑呢?我在思考,我在尋找答案。同時,我也期望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真正地“看上去很美”。